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三)

(2020-07-17 22:36:50)
标签:

郑委老师

育儿

咨询

分类: 感受生命的故事
我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三)

全文共4290字,阅读大约需要11分钟


前言


光哥在前两个章节,描述了自己的无明人生。原生家庭的经历让他追求成功,想要出人头地,而当这些实现时,他发现自己的内心却是痛苦的,心无处安放。于是,他走上了修行的路。可修行哪那么容易啊!

 

8年的纠结、徘徊、不信都在撕扯着他,让他进入到了鸡肋人生阶段。这让我想起了郑老师说的那句话:改变如果很容易,人人都是圣人。因为谁不想变得美好,谁不想成长呢?人类混沌、痛苦、寻找幸福和光明,本就是活着的意义。

 

我从未放弃  对光明的向往(一)

我从未放弃  对光明的向往(二)

 


正文


我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三)


我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三)



我是2012年3月接触爱与幸福理念的。第一次认识郑委老师是他在陕西省图书馆做公益讲座,然后在10月份与蕙心一起报名参加了145期基础班,到现在已经8年多了,算得上是一个不太长进的老学员了。

 

8年来,爱与幸福对我来说,就像郑老师用鸡肋人生形容的一般: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丢又舍不得丢、用又不敢用,的确太传神了。



我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三)



今年元旦珠海个案十一课程,我认为是自己的一个转折点。还记得,在课程快结束的时候,郑老师对我说了一句话:你就是爱与幸福中“过山车”似的学员。返程进电梯的时候,郑老师再次问我:“今后还愿不愿意坐‘过山车’吗?”

 

看似是一句戏言,其实是棒喝!我虽然不情愿,但也清楚地看到,是时候直面“自己是谁”了。

 

回首这8年走过的路,先后参加了“145期基础班、宝鸡一期基础班、研七研修班、青岛美好家园研修班、研十七研修班”等不同形式的学习,参加了北京、杭州等多期志愿者研修班,参加了“撒欢营、成长营、孝亲营”等多期志愿者活动,也组织了“全国联谊会、当年年会、城际交流”等不少团队活动,在爱与幸福的圈子里也小有一点名气,一度也很享受这样的存在感,参与学习和活动的劲头也很大。

 

能量足的时候恨不得“越过山峰、超越自我”,马上辞掉工作就去当一个志愿者。

 

不过我更多地还是在山腰中盘旋徘徊、走走停停,参加学习和参与活动也是浅尝辄止,不愿意也不敢深度进入,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五年级”状态。

 

既然是“过山车”的学员,当然也有“直冲山谷、痛恨爱与幸福”的时候。这些年来我有两次退出爱与幸福所有的群的经历,心中发誓再也不接触爱与幸福了。

 

“过山车似的学员”——郑老师对我的评价太贴切了,其实我的生活、工作和家庭状态也是一样!游戏中过山车的那种忽高忽低的感觉十分刺激,现实中过山车的这种跌宕起伏的状态却是让人煎熬。



 我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三)



我有时候也在问自己:8年来,虽然退过群、发过牢骚、埋怨过人,但我为什么没有离开爱与幸福呢?

 

之所以一直愿意呆在爱与幸福的环境,是因为好长一段时间生命状态就是觉得人生太没意思,心中产生一种淡淡的悲伤,甚至产生了一种厌离人世的心情,幸好还有这样一个温暖有爱的环境让人看到希望。爱是一种神奇的东西,它真的就像一束阳光,只要黑暗的内心被照耀过,就一定会升起一丝希望。

 

孤独的自己渴望温暖。在孝亲营里,我感受到了后天父母对孩子无私的爱。忘不了2015年杭州孝亲营里我的后天父母“刘爸爸”和“郑妈妈”给我的温暖,他们至今逢年过节还给我打电话嘘寒问暖;忘不了2017年西安孝亲营里我的爸爸妈妈是那么开心快乐,他们得到了一生中从未有过的礼遇和尊重;忘不了2019年重庆孝亲营我对岳母的跪拜感受,她就是我后半辈子的妈妈。

 

虚伪的自己渴望光明。在研修班里,郑老师一次次努力让我打开心扉,让阳光照进来。研7的研修班上,我第一次碰及母亲去世的真相。2016年杭州志愿者研修班,我分享了喝醉以后嚎啕大哭和黑夜里独自一人荒野呐喊的悲哀场景。2017年颐和研17研修班,《三宝大闹好莱坞》的电影开启了我对人生意义的探讨,我该为什么而活。

 

恐惧的自己渴望力量。在秦岭撒欢营里和成长营里,忘不了与清江大哥、宋老师、任波老师、孟老师、王洋老师等等的战友情感;忘不了与孩子们在秦岭中的欢快时光。现在想起我们男志愿者轮换背着70多公斤的小胖一步一步从山顶挪向山脚,我们在山林中夜行把野猪吓跑,我们遇到山洪爆发却转危而安的一幕一幕,我们从来都没有在恐惧面前退却。

 

无力的自己渴望勇气。在我任性退群的日子里,爱人、志强、冀波、保哥、书韫、建斌、丽枫、文辉等好多西安家人一直陪伴我。在我生命状态低迷的时候,青岛徐大哥和西安的庆生大哥都毫不客气地给我指出,我的格局不够高,不像个男人,虽然话刺耳,但却让我警醒。这么多年来,郑老师更是对我始终悦纳信任,始终不离不弃,总是在关键的时候激发我继续前行的勇气。

 

更重要的是:每当我在工作和生活最难受的时候,我都会想起爱与幸福;只要我重新走进爱与幸福的环境中,我都会一次次战胜困难和问题。


 

我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三)


我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三)


可是也很奇怪,8年了,我为什么又没有完全成长呢?

 

在这次一对一辅导中,郑老师专门问了我一个问题,我是如何评价他的?郑老师内心光明而强大,他之所以问我这个问题,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我这些年不成长的关键在于“信”上出现问题。

 

坦诚地说,8年来我一直在观望、在怀疑、在验证,始终是半信半疑的状态。我不是怀疑爱与幸福理论,普通大众都能“听得懂、可操作、有效果、有出处”的,并和时代同步的爱与幸福理论绝对没有任何问题。

 

我主要还是不完全信任郑老师这个人,我竭尽所能地收集有关他的一切负面信息。我不相信他是真的“无我利他”,不相信他真的那么光明和美好。

 

我甚至在2017年,借女儿之口,起草了郑老师的“七宗罪”: 



一是关于金钱方面,它对我妈产生了影响,我妈对工作不感兴趣了,甚至想辞职,后面就可能没有经济来源,对我们家经济有很大影响,太危险了。

 

二是关于思想方面,它对我妈思想进行了控制,郑老师说啥就是啥,让不穿裙子就不穿裙子,让不化妆就不化妆,让干啥就干啥,他在我妈心中的分量太重,不夸张地说,我妈就是郑老师的傀儡,太可怕了。

 

三是关于工作方面,妈妈现在的单位这么好,既轻松又有地位,收入还不低,她如果辞职不干了,爱与幸福如果垮了,她怎么办?

 

四是关于家庭方面,我妈为了爱与幸福的事情,好些节假日都没有跟我们过,她真是顾大家不想小家!她想学大禹治水吗?

 

五是关于办班目的,郑老师他做爱与幸福的目的到底是为了公益还是为了挣钱。口口声声说是公益,为什么办班还要收钱?

 

六是关于颐和学校,本来小朋友不去上学就很难受,他倒好专门建个失学儿童学校,家长威逼利诱把孩子送过去了,实际上是为了自己省事。

 

七是关于学习爱与幸福,我特别不喜欢我妈喊口号,我在写作业时听见她喊口号,我就感觉特别恐怖,她中毒太深了。

 


2017年,女儿才上初一,对爱与幸福怎么有这么大的怀疑和不满呢?有什么样的父亲就有什么样的女儿。


今天回过头看女儿写的“七宗罪”,其实是自己内心提出的七个疑惑,实质反映出我的不相信和不满,因为我当时对爱人学习、辅导的热情特别反感。

 

我当时还在怀疑和观望,但我不真实,我不愿意也不好意思自己说出口,只好借孩子之口说出我的疑惑,现在想想也挺虚伪的。

 

上周打磨我的分享的时候,郑老师说:光哥,你要好好想想孩子说的话。因为你们不在道上,让孩子不在道上,让孩子始终担心金钱和物质,让孩子也不敢去走正确的人生道路。

 

那一刻,我吓了一大跳,我真没有想到这个问题;突然心中也升起了很深的悔恨和难受。女儿自从小升初考名校失利以后,到现在即将上高二这么多年,一直发奋学习,排名基本都在班级前面,根本不要我们操心,在绝大多数家长看来是好事。

 

但我知道我和妈妈以前的行为肯定给予了她太多影响,她目前跟我以前一样,不相信爱与幸福是美好的,她要靠自己努力去追求她的成功。没办法啊,这只能我们慢慢改,孩子才能真正接受。

 

郑老师另外一句话更是击穿了我的内心,他说:有责任的父亲更应点亮自己,引领女儿走向美好人生。我相信这句话也对每一个家人有益。



 我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三)


这么多年,我也一直在观察郑老师和爱与幸福的变革。然而8年多来,爱与幸福并没有像我想的那样露出它“黑暗的真面目”,它反而在止于至善,郑老师也始终在坚持做一个“有大情怀的小人物”。

 

事实告诉我,爱与幸福理念始终与社会主旋律保持一致。2018年10月,我曾经在体制内的一个大型研讨会分享学习体会。当时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想谈家国情怀感受。

 

我请颐和的家人给我发来《我和我的祖国》的视频,我再次把一段时间关于家国情怀的博文好好读了一遍。我也有了勇气谈“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小的家”的家国情怀,也敢大张旗鼓地讲“理想、格局和情怀”。

 

分享完后,我播放了《我和我的祖国》的颐和视频版,并提议大家一起唱,结果大家不约而同地全体肃立共同齐唱那首歌曲。研讨会后,好几个同学对我说,当齐唱这首歌的时候,有一种想流泪的感触。那一刻我突然感受到崇高的含义,感受到爱与幸福理念的崇高而带来的感动。

 

事实也告诉我,郑老师没有发财,没有把所谓的“高学费”放到自己包里,他也没有豪车别墅。他只是把钱用在更多的老人、孩子身上,就是想让更多的老人开心快乐、让更多的孩子健康成长,而他自己却过着越来越简单和朴实的生活。

 

事实还告诉我,坚持践行爱与幸福理念的家人都在成长。我的爱人、研7同班的陈静同学、让我曾经不服气的王洋老师、我曾经误读的雨玮老师等等家人,他们都变得越来越美好,在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而不是像我想象地在追求存在感。

 

事实证明颐和也不是一个失学儿童的学校。那里的孩子也不是被威逼利诱来的,那里的孩子很珍惜颐和。特别让我感动的是颐和的老师们,他们能放弃大城市的繁华,甘守乡村的清贫,这需要多大的情怀。在这人欲横流的社会,有几人能做到“只为别人、不为自己”。

 

最后再说说我们的家庭。现在经济收入确实少了,但我们对物质的需求越来越小,想买的东西也越来越少,质朴有序的生活也成为了我们的追求,反而感觉比以前的生活质量更高。

 

至于爱人蕙心,并没有因为习学爱与幸福就忘掉了工作责任,她现在反而是单位的骨干,她在用爱与幸福的理念潜移默化地建设单位的家文化,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

 

岳母也成了爱与幸福理念的积极践行者,她现在年轻、快乐多了;而我呢,回家的次数多了,喝醉的次数少了。我们家由原来的仅蕙心一人孤军作战转变为现在的大部分都相信并践行。

 

所以,我真舍不得离开爱与幸福。对于当下的我来说,真的就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我就这样尴尬地站在那,既不敢勇敢地迈出一步,昂首走向红圈;又不愿后退一步,继续在黑圈游荡。



 我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三)


个案10在西安举行,在结束的那天晚上,在志强兄弟和庆生大哥的鼓励下,我主动走近了郑老师。

 

那晚,郑老师一改多年对我的温暖,很严肃地对我说:“光哥,这么多年来,你一直把自己包装为一个‘假好人’,对我们的蕙心伤害太大了 ,你该改变了!”我听了,默默地接受,但没有表态。

 

当陈崑老师向爱人深情唱着《我这样的男人》的时候,听着:

 

我的脚步想要去流浪

我的心却想靠航

我的影子想要去飞翔

我的人还在地上

……

我这样的男人

没有你想象中坚强

我这样的男人

在人世间飘荡

 

我一边听,一边想。想起这么多年我对家庭做得太少,特别是想起我对爱人得不理解、不支持,想起对她的一次次看起来很正确的伤害,我心中很是悔恨。

 

我忍不住跪下在地上,大声说:“我错了,我想回头”。郑老师扶起我说:“好好哭吧,向死去的妈妈哭哭吧,可以回头了。”

 

前段时间,郑老师在小水滴公益课里讲到人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我自己理解的鸡肋人生就是第二阶段。如果没有信任和勇气,就不会再做太大的改变,上也上不去,下也下不来,一直就卡在那里,除非迎来更大的痛苦契机还有可能改变一些。我想个案10晚上发生的故事也就是我决定改变的痛苦契机。

 

亲爱的家人们,当我们行走在鸡肋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时候,既有可能迈向光明人生,也有可能堕落进无明人生。迈向那一边的人生,不是掌握在老师的手上,而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脚下。所以,我决定走向光明人生。



 小编结语:


谢谢光哥如此生动形象的描述了什么是鸡肋人生的状态,对照我们自己,我们是否也是如此,尴尬地站在那里,没勇气向前,却又退不回原地;内心渴望又逃避,终究还是因为对自己不够“狠”。光哥,决定对自己狠了吗?请看明天的分享!



我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三)


- 排版 -

公众平台编辑组

-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 投稿 -

如果您有美好感动的故事想要分享,欢迎投稿:3223213@qq.com;或者微信投稿:微信号13758270546

- 联系方式 -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拨打010-5989-7129(咨询)

 

我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