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自欺,才能不欺人、不被人欺

标签:
爱与幸福理论教育情感 |
分类: 爱与幸福知识类 |


一直都说爱与幸福理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但是却很少向大家细细讲解,只是用最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大家去践行,只要相信并践行的人,都会有非常大的收获。这是因为我们一直遵循着“听得懂,可操作,有效果,有出处”的十二字方针。而这套理论背后的每个词每一句话都有着深切的文化内涵。
昨晚,郑委老师在小伙伴群的工作会议上,为我们专门讲解了这套理论背后的文化内涵的部分内容,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也让人有了更强大的理论依据,更有动力去践行。
我们对郑委老师的讲话做了整理,也会以昨天的文章《被“我认为”欺骗多年,却不自知》(点击即可阅读)为例,从文化的角度来给大家讲一讲。


西方文化是建立在“规则和法律”的基础上,告诉大家“不要撒谎,不要骗人”;而中国文化则站在更高的层次告诉大家“不要骗自己”,骗自己就是“自欺”。
人为什么会自欺?
因为人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在他所接触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中,面对了很多人和事,形成一套以“我认为”“我觉得”为基础的,看似很逻辑很有道理的体系,来指引自己的生活。
这套体系是我们一次次应对外界所有认可的或不认可的人和行为,所产生的一套解决问题的体系。这套体系看似很严密,从自己的角度来看似乎也极其正确,但是不一定是真理。
这套体系往往不能够引领人走向幸福和光明,它只是我们从小为了自我保护而形成的面具或保护壳,让我们不能够真实,不能够走向光明。
比如:
★面对别人发脾气的时候,有些人表现出来的是沉默,沉默可能是你不敢表达,因为曾经表达过,却被更激烈的训斥或不被重视,所以你选择了沉默;有些人表现出来的是远观,远观可能是你不敢参与,因为可能曾经参与过让你受了伤,所以你选择了远观。
★情绪化的人,可能是不敢负责,不敢抱怨自己,选择了抱怨别人,逃避自己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活下去。
★爱讲道理的人,可能曾经总被人讲很多的道理,却没有人用温情和爱来感受他的生命,所以他就只会跟人讲道理,不懂得用温情和爱来感受别人。
很多人陷在了这些“我认为”和“我觉得”之中,把它当成了正确的,当成了真理去行动,也就有了相应的后果。
就像昨日的文章里,端凤分享的那样,她陷在了“自己不够好”的认为中,陷在了“深圳时期没有依靠“的感受中,看不清真相,也就欺骗了自己。如果她不学习和践行,这些“我认为”会迷惑她一生。
她会一直活在埋怨、委屈、硬扛、愤怒、自责里,不仅“自欺”,还会“欺人”,因为留在她内心深处的情绪,时刻都可能会被点燃,从而向爱人孩子或者其他人发泄,从而欺了身边人。
那有因就有果,这些行为最终产生的后果,会体现在爱人、孩子身上或者生活的方方面面,会出现很多困难和问题,都需要她去解决,那她自己不就是“被人欺”了吗?!当这些问题无解时,她不就觉得老天爷也在欺她了吗?
简单地说,自欺,必会欺人,也一定会被人欺。

《大学》里讲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最让人琢磨不透的是“格物”,所以很多流派会对“格物”有很多的解释,也会有很多的矛盾。而实际上,这一组词中有一个非常重要非常核心的词就是“诚意”。“所谓诚意者,毋自欺也”,也就是说“诚意”的根本就是“不自欺”。怎么做到不自欺?
首先需要先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也就是说,你的内在原有一个错误的路线,你得知道正确的路线是什么,才能跟错误的路线进行对比,才知道自己哪错了,正确的路该往哪走。先不说能不能走上这条路,而是先要知道正确的路是什么。这是不自欺的第一步,这一步是建立学习的过程,是知识武装大脑的过程。
那这条放之四海皆准,能让我们走上幸福和光明的正确的思想理论体系,到底是什么呢?
这套体系就是人类的文明,它是由几千年的文明所形成的人类的智慧,这种智慧形成了不同的流派,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在某个流派下系统地去整理和学习这套理论,没有这一步是不行的。
就像很多人上了基础班的课程,听得那么入迷,那么开心,是因为他总算知道自己哪错了,总算知道了什么是对的,看见了一套正确的理论体系摆在了面前,看到自己的不足和错误,看到了正确的方式和方法,人内心充满了希望,但是这个希望是假的。
为什么是假的?因为看到了正确的道路,而要走上这条道路,很艰难,艰难得不得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就是告诉你正确的路就在那里,要走上去,你需要披荆斩棘,你需要做第二步。
第二步就需要践行,践行太难了,从“知道”到“做到”太难了。一是需要你跟自己原有的习惯习性做斗争,这是一个最大的困难。二是从现在错误的道路走到正确的道路上,中间充满着斩棘,充满着困难,充满着迷路,充满着劳累,充满着陷阱。而这一道道的坎就像西游记取真经一样,要经过九九八十一难,才可能最终走上正道,走上不自欺的正道上。
很多人在迷路的时候放弃了,在跌倒的时候放弃了,在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放弃了。
为什么会放弃?因为原有的习惯一直让他回来,所以不自欺的第二步是最难的,需要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践行。
这个践行不是你做了多少,而是你失败后站起来多少;是你迷茫或迷路时,坚定地坚持了多少;是你遇到阻挠的人和事时,是否学会求助,学会表达,是否不断地找原因想办法,不放弃,去战胜九九八十一难中的每一难。
只有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
第三步是下学和上达。你学习和践行的目标是什么?这个目标并不是去找到光明,而是走到这条路上就好。在践行的过程中,你要不断地看到自己的私欲(有可能成长自己也是私欲,要注意这一点),最终能够不断地看见别人,看见自己。最重要的是看见自己的生命,这就是学问。
“下学”里的“学”不是学知识,而是学做人。学做人的根本不是成为一个八面玲珑的人,也不是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而是成为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一个走在人间正道、懂得看见自己生命和别人生命的人。其实,“下学”的根本是“爱人”。
“上达”是树立理想和志向。其实,“上达”的根本是无我。
只有这样走过来,你可能才真正地能够不自欺。不自欺就是寻找真理,去践行真理的过程;不欺人是爱别人的过程。
修行到最后,你因为爱人而心有善念,你因为无我而广结善缘。当你心有善念的时候,你就不会欺人;当你广结善缘的时候,你就不会被人欺。大家都发自内心地爱你,同时你又有原则,有原则地对待所有的事情,活出自己,不被别人影响,那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喜爱你、尊重你,还有谁会欺你?
所以,不自欺就不会被人欺,也不会欺人。
如果把欺字换成爱字,自爱才能爱人,才能被人爱。
如果把欺字换成尊字,自尊才能尊人,才能被人尊。
爱与幸福就是在帮助更多人做到“不自欺,不欺人,不被人欺。”
而很多人这一生都在做“自欺、欺人、被人欺”这三件事。
最后我想说,爱与幸福讲的真实,如真实表达、清垃圾都是为了改变“自欺、欺人和被人欺”的状态,减少私欲,把真正的“诚意”展现出来的工具和手段。
(注:这是郑委老师在小伙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整理稿,在整理的过程中,如有不尽之处,可以再探讨,有困惑想咨询,也可以加微信137582705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