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折腾”的背后,藏着一颗求认可的心

(2019-11-25 12:18:01)
标签:

教育

爱与幸福理论

情感

分类: 家庭改变案例类
孩子“折腾”的背后,藏着一颗求认可的心

前言:


那天在微信群,彩煌大哥在东莞旺族流动孝亲的感受里,提到了满寅大哥的改变,让孩子发生了改变。我赶紧跟满寅大哥约稿,让满寅大哥把这段时间的践行收获分享给大家。


世上没有不出问题的家庭,问题是为了帮助我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满寅大哥的践行也告诉了我们,比起质疑和要求,父母的理解和认同,家庭的欢声笑语更重要。这些会在孩子心中种下一粒种子,不断给予孩子一点点启迪,一点点力量,生命的路口,静待花开!


孩子“折腾”的背后,藏着一颗求认可的心

文 | 爱与幸福东莞旺族  李满寅 


在孩子参加生命成长营之前,我一直觉得我的家庭很好。

我有一个任劳任怨、很包容的老婆;

有一个学习好、乖巧听话、即将步入大学的女儿;

有一个正值青春期、有些调皮的儿子,儿子成绩和生活习惯虽然不太让我满意,但是孩子还小,能调整过来;

而我在家里是绝对的权威。


两个孩子参加了同期的生命成长营,在有爱的环境下,女儿说了很多心里话。她乖巧的背后藏着很多的不开心,在她小的时候,我对女儿的要求极高,也曾棍棒教育,所以女儿把对我的害怕和怨藏在了心底,与我们不太沟通交流。


儿子在我的诸多要求和包办下,内心很想上进,却没有动力,用无所谓来隐藏自己的内心。


我才意识到我的教育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我是我们家“最坏”的那个人,孩子就像一面“照妖镜”,把我的问题晒在了阳光下。

 

【小编心语:女儿用乖巧和学习好来隐藏自己的“怕”,儿子用无所谓来隐藏自己求而不得的心。当我们被女儿学习好的表象蒙蔽而看不见孩子真实的生命状态时,当我们只从儿子的表面行为来评判孩子时,孩子就关上了信任的大门。总有一天,问题会隐藏不住的,仿佛一夜之间问题突然显现,其实是早已注定。】



孩子“折腾”的背后,藏着一颗求认可的心

郑委老师说:我们家的现状是有一个总不满意的爸爸,一个懂得心疼的妈妈,一个不开心的女儿,一个渴望被认同的儿子,这就是我们一家四口的关系。



现在,女儿已经上大学去了。生命成长营过后,女儿释放了伤痛,我们也愿意改变,这让她开始愿意与我们真实表达,和我们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爱回家了,回家也想跟我们一起睡,其实是心扉打开后,把小时候不敢要的爱,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填补了,并且她也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大学生活过得不错;



而儿子,用后续的状况频出,在鼓励我面对自己的问题。



在儿子参加暑假的新西兰游学营时,他就一直给妈妈微信留言说新学期不想上学了。

妈妈回复说:“好吧,你不上就不上吧!”

孩子又说:“去计划回来后,要去做这件事……。”

妈妈说:“那你暑假作业怎么办?”

儿子说:“你不是同意我不上学吗?又问暑假作业,你们大人太虚伪了,我就是不想上学!”

等他从新西兰游学营回来,他跟妈妈说,他想通了,还是得好好上学,考个好高中,高二之前拿到托福考试成绩,到国外上大学。

这次的参营,似乎让孩子找到了行动的方向。



开学后,孩子感觉到学校的压力太大,又有了不想上学的念头;接着有一次把手机带到学校,被老师发现后,与老师发生了冲突,第二天没去上学,第三天去了半天,第四天也只去了半天,老师说每天都只上半天,不行的。

我心里开始着急起来,15岁的孩子不上学能去干什么呢?我担心孩子会去干一些不在“道”上的事。



于是,我向郑委老师求助。郑委老师指出我的问题是:



我的内心是有愧疚也有委屈的,为孩子付出很多,孩子接收不到,其实是沟通方式出了问题,我给予的不是孩子想要的。



就好像孩子想吃米饭,我却非要孩子吃面条,即使米饭只要一元一碗,面条八百元一碗,可孩子心里不舒坦,所以就是不想吃。



因为我是家里最大的权威,即使老婆做得很好,可孩子因为非常在意我,才会“叛逆”。他的“叛逆”是因为在意我,想求得我的认同。



而我为什么总对孩子诸多要求,是因为我对自己也是不满意的。



这点我以前从未看见过,我一直觉得我对自己挺认同的,有自己的工厂,有很多朋友,到哪都能带给别人欢声笑语,我从未真正了解过自己。



郑委老师点醒了我,让我明白,我对孩子的不满意,是对自己的不满意。而孩子是非常想好的,只是我的肯定太少了。



【小编心语:满寅大哥的家庭实际是正常家庭,在孩子冒出问题的苗头时,他及时求助,爱与幸福给他指明了成长的方向,他只要照做,就不会陷入困境。】



郑委老师为我们家制定了一条很重要的规则:作为爸爸的我,近段时间少说多做,学会闭嘴,以不做错为目标;将权力移交给妈妈,妈妈要温柔地坚持原则!



因为我对孩子要求极高,对孩子的学习成绩不满意,对孩子的生活习惯不满意,对孩子交的朋友不满意……我心里有那么多的“小黑人”,只希望孩子“成为谁谁谁”,孩子能好吗?他背负着无形的压力,是学校压力、家庭压力……让孩子变得厌学的。我改变了,孩子就会改变。


孩子“折腾”的背后,藏着一颗求认可的心

自从交出权利后,我学会闭嘴,儿子开始改变。


儿子说:“老爸,反正你也没权力了,我们做‘兄弟’好好玩吧!”是的,我们父子关系改善了很多。


加上个案九的跟踪指导,菁京老师给我布置一个作业就是不能对儿子说“不行”,只要说一个不行,就20个俯卧撑。


儿子说让他妈妈来监督我,并经常故意“挖坑”提出一些无理要求。我假装不知道,说出“不行”,一下子就掉进“坑”里,20个俯卧撑走起。这让我的家庭开始出现了欢声笑语。


只要我掉进“坑”,儿子就高兴地大笑,他开玩笑说:“我用‘坑爹’的方式让你成长,妈妈太会心疼你,你成长不了。”


孩子这段话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在我们家,我就是一言堂!现在想起来真是汗颜,这对孩子和爱人造成了很多伤害!我知道,爱人对我是包容的,而孩子在用他的方式来提醒我……


改变是慢慢的,有时也会反反复复,反复怎么办呢?

老师又给我下了“猛药”——每天给儿子写心赏作业【小编心语:心赏为爱与幸福专有名词,意思为用心欣赏】,最少不能少过三四条。


写心赏作业大约一周左右,我们家的奇迹发生了。孩子基本没说过要请假不上学,在学校能坚持下来,但他内心还有不愿意。


这时我也仿照老师的办法跟儿子说:“你每天也写心赏吧,你心赏你的老师和同学,写得多,我还给你奖励。”这招好有效,儿子回来说:“老爸,我今天给我最讨厌的老师写了两条心赏。”


于是,儿子每天带回四五条或七八条心赏,他看老师看同学开始不一样了。他开始发现周围的美好了,上学对他而言也就没那么痛苦了!


【小编心语:你是怎样的人,孩子必然就是怎样的人,你对自己不满意,孩子自然对自己也不满意;你用垃圾眼看他,他也用垃圾眼看这个世界。你是珍珠眼,孩子就变成了珍珠眼。】


就在我们旺族的成员在老家为我的妈妈庆祝生日,我给父母跪拜的那天晚上,儿子打电话给我说:“老爸,我要把我的零花钱,捐一部分给颐和,留一些买几包烟送给我原本最讨厌的老师,我想感谢他,我现在明白了,他当时对我的要求都是对的!”


(儿子为了克服自己乱花钱,这段时间坚持不带钱去学校,已经存下了1000多元钱了。)


而他的决定让我很震撼,我自己都对那个老师有点看法,而孩子太美好了!他这么快就放下曾经的不满。


我发现心赏的力量太大了!


他自己在墙上贴了一个纸条:妈妈不在的时候,我也要叠被子。


我们心赏他,他就开始有了力量,也开始自律了,开始对自己有要求了!我们原来要求他叠被子要求了十多年,他基本上不愿意叠的。


孩子的改变需要父母系统的学习、改变与提升。


【小编心语:孩子的改变是父母系统学习和成长的副产品。满寅大哥将要求变成信任和心赏,孩子多年求而不得的认同得到了满足,自然就愿意用更大的善意和力量去面对这个世界。并且大家能明白原则和要求的区别吗?可以参考《教育孩子要有原则,不要有要求》一文,越对孩子有要求,孩子就越对自己没要求;越对孩子有原则,孩子就对自己越有要求。】


这让我想起儿子还小的时候,要求养条小狗。当时我们是坚决不同意,说我们住在楼上不方便。上完基础班,我们马上给儿子买了小狗,满足儿子的心愿。自从小狗回来以后,他变得更加有责任了,照顾小狗吃穿,清理狗粪,变得勤快起来。


从这件事情看,孩子不是没有责任,是我们没有给他机会负责任。我和爱人当时在想,小狗早点买回来就好了,我们家孩子可能会少走很多弯路。


小狗其实不是孩子要的,而是孩子潜意识地要小狗来教育父母的!


【小编心语: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来这世上的使命就是为了成就我们的。】


在这里,我还要感谢颐和的艳红老师。

这次新西兰游学营,孩子对艳红老师非常信任,家里碰到什么事,他都主动打电话与艳红老师沟通。

这也看到孩子是非常想上进的,一直在寻求办法帮助自己帮助我们家改变。


感恩儿子用他自己的方式来爱我,让我看到自己的教育模式是如此的不堪!

感恩爱与幸福,为我们家指引了方向!


结语:正常家庭和幸福家庭其实就是一步之遥。如果正常家庭拥有了规律和规矩,走在规律上,有规矩作为底线,那就能成为幸福家庭。如果正常家庭不是幸福家庭,一旦遇到问题,就会陷入困境,从而痛苦不堪。满寅大哥的儿子是在推动着他的家庭从正常家庭走向幸福家庭,孩子用他的方式给这个家庭送来了一份美好的礼物!




孩子“折腾”的背后,藏着一颗求认可的心

孩子“折腾”的背后,藏着一颗求认可的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