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生命,给孩子真正的家园

标签:
爱与幸福理论教育情感 |
分类: 生命觉醒反思类 |

正值教师节,我们特别选择这篇采访贵阳海嘉学校赵校长的文章分享给大家 。
爱与幸福一直想团结一批志同道合、有情怀、有格局的教育工作者来做“让教育回家”这件事情。因为,教育工作者能够影响更多的家庭和孩子,当他们懂得读生命这本大书时,会有很多生命因他们而绽放光彩,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在海嘉专场培训群里,我们常看到赵校长每天的践行和感悟,他的日行一篇已经坚持了530天,让我们禁不住感慨: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让人惊叹的自律。
采访中,赵校长说,他现在是学校老师的服务者,我觉得一个懂得生命的人,一定懂得珍惜,懂得珍惜的人,一定会呵护生命中出现的每一个人,由内而外把自己放得很低却站得很直,这才是谦卑的真义。
我们也相信,这个社会上有很多的教育工作者,他们不抱怨不指责当下教育制度,而是通过学习和成长,换来自己阳光和幸福,换来学生的喜爱和认可,让自己和孩子的生命一起成长,成为真正的人师!

1、 您从事教育多少年?
赵校长:我1999年参加工作,到今年刚刚20年。
2、 您曾担任过哪些职务?
赵校长:做过村小老师、乡镇中心校老师、民办学校老师、主任、执行校长,现在是孩子的父亲、学校老师的服务者。
3、 爱与幸福这群人和这套理论给您的感受是什么?
赵校长:两次现场参与“爱与幸福”的学习,写下了五篇学习心得,“爱与幸福”这套理论给我最深的感受是“寻找究竟”,引导人寻找爱的究竟、幸福的究竟、教育的究竟。
从技术的运用到哲学的思考,“爱的究竟”是赤子之心,“幸福的究竟”是志立后的心安,“教育的究竟”是上行下效使子从善也。这些“究竟”的共同之处是生命。更为重要的是“爱与幸福”理论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来关注生命,追求美好。
4、 “教育+家”海嘉专场培训中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赵校长:我最大的感受是“观见生命”,这与我理解到的“爱与幸福”理论的核心是一致的——关注生命。
爱与幸福海嘉专场培训让我观到了生命的状态,这在平常的工作与生活中是无观照的。海嘉教育研修营,更准确来说是海嘉“生命”成长营。
我观到了很多很多生命本来的状态。平常,我们虽为同事,看起来熟悉,却未必真知。郑委老师用他的能量,营造了一个安全的场,用爱打开了很多人生命的本来状态,这些“本来”藏在深处。
何老师的“不哭”,张老师的“不要”,彭校的“不容易”……当这一个个生命的本来状态被呈现出来时,我观到的是美好,因为真实而美好。我为这些美好或鼓掌,或微笑,或欢呼,或流泪,这都是我的外在反应,我观到自己的内心是喜悦,为生命的本真而喜悦。
爱与幸福海嘉专场培训让我观到了生命的改变。昨日的低头女孩今日笑容满脸,昨日的刚强女性今日的真实女人,昨日的不肯低头今日的心悦诚服,昨日的端着架子今日彻底放下,昨日的万般不易今日的高高跃起……
我观到一个个生命的改变发生了。是什么原因?是一个神奇的字——爱。爱是一切奇迹的源头,爱化万物。
5、 这几次与爱与幸福的接触,对您的工作,对您的家庭带来怎样的影响?
赵校长:我变得“温暖而有力量”。目前还处在温暖自己的阶段,内心时刻是喜悦的,任何工作都是充满力量的,在心里和嘴里没有“不行”二字。下一个阶段,期待能温暖身边人,给身边人带来力量。
于小家而言,对父母以亲为孝,每周岳父母、父母聚会,我下厨做几个小菜;对妻子以志为爱,我与妻子相互知道志向,相互理解、支持;对女儿以行而教,坚持晨练与阅读,女儿常说“爸爸,你六点叫我起床,我和你一起跑步。”“爸爸,我们一起看书吧。”
6、 您对“教育+家,让教育回家”的理解是?
赵校长:对“教育+家,让教育回家”我有三层理解:
第一层,让教育有家,这一层的家是“家庭”,实现家校共育,是“教育+家”的状态;
第二层,让教育如家,这一层家是“大家”,在我看来,中国教育最如家的时刻在民国,教育者有其风骨,受教育者有其精骨,中西合璧,那是当代教育者可见、可寻、可效仿的“理想之家”,必然出现一些“教育家”;
第三层,让教育回家(或者说教育在家),这一层的家是“家园”,典型的是孔子、苏格拉底、释迦摩尼时代,教育是在“家园”的生态系统中完成了,我将其称之为“生命之家”,每一个教育场所都是“生命的觉悟处”,几乎同时期西方、东方教育都在鼎盛时期,那是“教育+家园”的状态。
7、 您是否愿意和我们一起让教育回家?为什么?
赵校长:当然愿意一起“让教育回家”,因为海嘉一直在做“让教育回家”的事情。海嘉在做“爱·家·幸福”的教育,海嘉所追求的家是我理解的第三层的“家园”,“根深中华,心怀天下”,以“天下”为“家园”,建构一个“无限趋近理想”的“教育家园”,守护师生的“安身立命”。
志同道合,自然就会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