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才是中国少年!

(2019-09-14 10:37:19)
标签:

爱与幸福理论

教育

情感

分类: 颐和教育爱未来

这,才是中国少年!


前段时间,跟一位曾留学国外多年的朋友聊天,他谈到了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偏见,也很无奈地表示很多中国人在国外的行为确实不妥,才会造成如此现状,他没法改变,所以他也这么过了四年。

 


这位朋友对此现象的看法和行为代表了很多人的看法和行为,一边怒其不争一边随波逐流。

 


我当时就想,其实我们可以不抱怨不指责不无奈,中华民族血液里是有高尚的灵魂的,我们改变不了很多人的行为,却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展现中国人骨血中的温良恭俭让,去展示中国人内在真正的道德境界,去传递中国式的温暖,是可以用我们的文化自信让这个世界因我们而美丽的。

 


因此,我特别推荐艳红老师的新西兰游学营总结,不是为商业目的去宣传爱与幸福的夏令营,实质上爱与幸福的夏令营,火爆到很多人想报都报不上。我是想通过艳红老师细腻的文字,告诉更多人,我们的孩子内在的良知和中国魂是可以被激发出来的。

 


在新西兰这片土地,当别人说中国的未来在这里,中国有希望了,当留学生们被游学营的孩子们展示出来的文化自信和爱国热情感动和感染,发出“中国人,牛!”的感慨时,我们就明白,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不是书本上的方块字,不是试卷上的分数;教育是“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教育是每一位成人都有义务和责任用“感动、打动、行动、带动”的方式,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在做人和志向上去引领和影响孩子们,让他们成为未来真正的栋梁!


 

这,才是中国少年!

从广州到新西兰,历时20天的新西兰游学体验营结束了。



一群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在大洋彼岸的土地上留下了一份感恩,带回了一片赞美。

 


一群意气风发的中华少年把中国人的志气留在了Middleton的校园里,给我们这些成年人带来了对中国未来更坚定的信念。

 


如果让我总结爱与幸福游学营最大的特点,那就是六个字——中国人,颐和魂!

 


从清迈游学营再到这次的新西兰游学营,在不属于中国的土地上,才让我们更加明确海外营的目的和意义,让我们更加坚定,要把海外营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

 


“做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大写的人”是爱与幸福颐和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爱与幸福海外营的灵魂。

 


清江老师在开营仪式上告诉所有的大小营员,在海外营里大家去践行三句话

面对困难的勇气——你有吗?

中国人的骨气——你有吗?

传递爱的使者——你有吗?

 

这,才是中国少年!

这,才是中国少年!


在海外营的这些天,孩子们体验毛利文化,走进高中的课堂随外教老师一起学习新西兰文化。他们走进超市、游览极地体验馆、博物馆……在各种实践中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从而更加了解当地的人文、地理、生活和学习。

 


孩子们每天和寄宿家庭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他们或和睦相处或经历着文化的冲突。

 


孩子们也会随着家庭的习惯做饭前的祈祷,也会跟随着寄宿家庭的爸爸妈妈到教堂去感受宗教文化带给人们的裨益。

 


孩子们尊重当地的习俗,也能够从宗教活动中看到人们内心的美好,甚至有的孩子激动地告诉我们,他发现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一样的,无论什么颜色的皮肤,无论什么样的语言,爱是没有国界的。

 

这,才是中国少年!

越是走出去就越发地看到各种made in China的各种商品,更加感受到中国的交通、贸易、信息的先进,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

 


当我们把中国的瓷器、丝绸、刺绣当作礼物送给外国的老师和家庭,当孩子们自己就地取材把亲手做的团扇、剪纸、书法送给当地的学生,孩子们用英语介绍这些蕴含着中国元素的礼物的意义和由来,每个人都会更加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以及它的博大精深。

 


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油然而生,这绝不是从书本上能得来的。

 

这,才是中国少年!


在新西兰的课堂上,孩子们见到世界地图上显示台湾并不属于中国,有一些外国人对中国的一国两制并不认同,也有的人对中国人有偏见。

 


孩子们身上的中华民族的血液沸腾了,他们勇敢地站起来提出台湾属于中国的一部分,大声地告诉质疑中国的人“我们的国家有多么强大。”

 


清江笑长引导孩子们如何不逞口舌之快,用行动去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住在motel的两天,早上孩子们出发前都会把房间收拾整齐,把照片发到群里,没有一个人的床是乱的,没有一个房间的桌子上是有垃圾的。孩子们的行李箱整齐地摆放,孩子们把房间的垃圾做了分类扔到了外面的垃圾桶里。

 


Motel的中国老板感动了,他给我们发来微信:“孩子们棒极了,房间非常干净,中国有希望了!”

 


从收拾房间开始,我们用行动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认识中国人。让外国人喜欢并敬佩中国人,从我们开始。 



这,才是中国少年!


这,才是中国少年!


短短的两个星期的课堂体验并不能全面提高孩子们的英语应用水平,但是在这个环境中突破自己,感受我可以,我能行是新西兰营很多孩子的收获。

 


走入寄宿家庭之前,清江老师一声令下——收手机!寄宿家庭的爸爸妈妈都为此鼓起掌来。

 


没了游戏没了网络伙伴的依赖,孩子们不能自己窝在房间里了,他们要走出去和寄宿家庭的爸爸妈妈交流。

 


没有了手机翻译软件的帮助,孩子们开始调动自己一切的英语积累和肢体语言进行沟通,几天下来竟然激活了很多人的英语储备。

 


外教老师的鼓励和肯定,寄宿家庭爸爸妈妈的耐心倾听,让孩子们放下了恐惧,放下了语法。对英语并不自信的孩子收获最大,原来英语没有那么难。


 

这,才是中国少年!




孩子们进入了课堂,走进了寄宿家庭,没有了手机,孩子的状态如何,他们遇到了什么?

 


带营老师只能通过孩子们写的感受来把握他们的状态。

 


从简简单单的几行字、流水账般的“感受”中,老师们也能发现孩子们内心的点点滴滴。

 


抱怨式的表达背后藏着什么样的生命真相?孩子们得到了老师的理解,老师们也看到了他们原生家庭中的交流模式。

 


只记录吃喝玩乐、没有感受的孩子,老师们就主动走近他们,在聊天中感受他们的内心世界。

 


“反胃,想吐”这短短的几个字得到了老师一整页回复和温暖的拥抱。

 


“我还能行吗?”的疑问,老师给予了及时的鼓励和自己一遍遍地对自己的确认“我可以,我能行”,让孩子们战胜了自己,从一个一直生病的“小病丫”变成了温暖有力量的“小太阳”。

 

这,才是中国少年!

这,才是中国少年!


完成了两周的课堂体验,Middleton Grange School要为我们举办一次结业典礼。

 


学校的董事、相关的校长、陪伴这次游学营孩子们的buddies、寄宿家庭、还有部分在这所学校读书的中国留学生,都被邀请见证孩子们学习的收获。

 


颐和孩子维纯作为Middleton学校老师的助手,大声地读出每个孩子的名字。他说,他宣读每个人的名字时,他都无比骄傲。

 


孩子们走上台,从老师的手里接过结业证书,他们和老师紧紧地拥抱,或是深深地鞠躬。

 


看到很多曾经不敢抬头的孩子走路开始透出自信,看到孩子们向老师和寄宿家庭真诚地表达感恩,我们心中冒出一句话:孩子们,能参与和见证你们的成长,真好!谢谢你们!

 

这,才是中国少年!

齐声朗诵《少年中国说》、展示太极功夫、手中挥动着国旗唱出《我和我的祖国》。

 


孩子们站得那么直,声音那么洪亮,太极打得那么稳,腿踢得那么有力,那一刻让台下的所有人看到了中华少年的风采,他们就是中国的未来。

 


他们点燃了台下所有的中国成人和留学生的热情!那一天就像过年一样,当时外国留学生和咱们中国在基督城的留学生,手举着我们的小国旗,对着舞台上所有的孩子说:“中国人,牛!”那一刻,所有的人都特别特别的震撼。

 


那一刻,就如清江老师说的那样:可能没有人会记住你的名字,但是所有的人都会看到你的黄皮肤,你的黑头发,都会知道你是中国人!

 


中国人,无论走到哪里,我们的身体里都流淌着中国的血,我们都是昂首挺胸的中国人!

 

这,才是中国少年!

在结营仪式开始之前,维纯从容不迫又气定神闲地介绍着颐和学校,他觉得英文表达不尽他的情感,他用中文呐喊颐和的校训:

 


让外国人喜欢并敬佩中国人

让别人喜欢并敬佩颐和人

幸福小家 帮助大家 贡献国家

 


他已经和颐和融为一体,和校训融在一起,这位中华少年身上凝聚着“中国人,颐和魂”

 


这份巨大的力量感染着很多孩子,他们的身上也在逐渐散发出这六个字,这才是我们培养的少年,这才是真正高尚的素养。

 

这,才是中国少年!

这,才是中国少年!

一个懂得感恩,愿意珍惜的人,一定是生活得很幸福的人。能够发现身边的美好,传递美好,也是新西兰营贯穿每一天的主题。



Home stay妈妈很辛苦地照顾生病的孩子,斯奕跟ho妈(孩子们把Home stay的爸爸妈妈亲昵地称为hoho妈)表达,她看到了妈妈的辛苦,愿意和妈妈分担。ho妈被这份温暖感动了,她更加细心地对待这位来自中国的孩子,温暖在她们之间流动着。



JJ在课堂上经常感觉无聊,要么想睡觉,要么就控制不住自己和别人讲话。外教老师根据之前的规定让他在教室外面站了五分钟,然后就把他叫了进来。JJ感受到了自己没有被老师嫌弃,他走过去跟老师道歉,告诉老师自己控制不住,但是一定尽力。这份真诚也打动了老师,Ms. Huggins在给JJ的留言总写到:You are a talent. Use your talent to build up your bright future.



斯奕是课堂上的组长,组里的一个小营员因为成绩问题产生了情绪。斯奕走到老师身边对老师说:对不起,我没照顾好我们组里的弟弟。



这样的小故事每天都在发生,美好在流动。孩子们用自己的行动和语言让基督城的空气中多了一份中国味道的温暖。

 


中国广州到新西兰基督城的飞行距离是9561公里。我们跨过了千山万水去拥抱这个美丽的世界。

 


在新西兰的十几天里,我们见识到异国的精彩,也感受到新西兰人民的热情与温暖。我们更愿意让爱流动起来,让世界因为我们而美好。

 


新西兰游学营结束了,孩子们还记得开营时清江笑长对我们说的三句话吗?

面对困难的勇气——我们有吗?

中国人的骨气——我们有吗?

传播爱的使者——我们有吗?

 


我仿佛听到了孩子们大声地回答:我们有!

 

 

这,才是中国少年!

 


这,才是中国少年!

这,才是中国少年!

这,才是中国少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