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在看着你(转载)

(2012-08-23 08:54:54)
标签:

家长教育

孩子教育

家长素质

家长

教育

真正好

杂谈

    今天这篇美文,值得家长们开声朗读一遍,甚至是多遍。作者说:“孩子在看着你”,乍看这是多么无趣的一句话呀,却如一枚尖细的绣花针,不知怎么,就直抵了人心深处。家长们读完了这篇文,看看会不会对这句话有共鸣?

    “以身作则”的道理,恐怕每个家长都懂,但可以肯定的说,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若能做到,我们的社会就不会涌现出那么多、那么耸人听闻的“问题孩子”。可能很多家长对“以身作则”这个词已经麻木了,而忘记了它的深义;那么就换一句话来说吧:孩子正在看着你,你们的所作所为,值得成为孩子的榜样吗?你们的作作所为,有可能引导孩子向上、向善、积极、优秀吗?请家长们深思。

 

孩子在看着你(转载)

 

    2011年6月1日,在法网挺进决赛以后,李娜谈到了梦想。“我知道国内在直播这场比赛。”她顿了顿说,“我就想,那些看球的孩子们看完我的表现也许会觉得,他们以后也可以做到这样,或者比我做得更好。”6月4日,李娜在夺冠后,又一次说到了孩子:“现在,我受关注的程度高了,一举一动都有人评论;我想做好自己,给孩子们树立好榜样,而不想让他们说‘李娜怎么这样呀’。”

  很少有人在写一个功成名就的运动员时会从这样一个角度来写。是啊,在我们固定的思维模式里,重点应该放到诸如“历经磨难”、“咬牙坚持”和“为国争光”一类主题上,那才更符合主流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判断。

  但这个时代毕竟在向前走。不管速度如何,其向前的趋势却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些人所能操纵的。在那令人激昂的宏大叙事风格的缝隙里,能够读到常识,读到如泥土一样朴实却又像月亮一样发亮的常识,不能不使人心生暖意。

  “孩子在看着你”,乍看这是多么无趣的一句话呀,却如一枚尖细的绣花针,不知怎么,就直抵了人心深处。

  我们在排队加塞儿的时候,在搬起节日里街头摆放的花盆的时候,在两辆自行车刮了一下就能拳脚相加的时候,在闯红灯的时候,在抄论文或习惯于用谎言谋取利益的时候,在沉醉烟酒麻将的时候,是没有想到“孩子在看着你”的。当然,在往牛奶里搁三聚氰胺的时候,在往酒瓶里灌假酒、往药盒里装假药的时候,在从“小悦悦”身边经过的时候,在种种与成人有关的考试中作弊且沾沾自喜的时候,在酒后驾车还声称“咱有人”的时候,在“混出个人样儿”便难抑膨胀、觉得别人都低人一等的时候,在“没混出个人样儿”人格分裂、一面低三下四一面诅咒“有一天全炸死你们”的时候……不能不说,在这些时候,我们也没有在心里想想——“孩子在看着你”。

  《圣经》中说,耶稣叫一个小孩子来,使他站在他们当中,说:“我实话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显然,在我们身边,对于孩子的爱更多时候只是流于表面。我们现在给予孩子的一切都只是最低级的爱。那爱远没有升华到一种敬畏,一种反思,一种发自肺腑的对这人间美好事物的深深眷恋。而事实上,不管是克拉玛依的孩子还是山西矿工的孩子,不管是外来打工人员的孩子还是留守乡间的孩子,不管是流浪的孩子还是被拐卖的孩子,不管是在“校车”上死去的孩子还是在动车上成为“奇迹”的孩子,他们都是“中国孩子”。他们直视我们的眼光会如同闪电一样击打在我们的灵魂上,伴随着威严的一句话:你悔改吧,罪人!

  也许,一个美好世界的开端,就是人们内心里终于开始不断有一个声音在久久回荡——“孩子在看着你”。

    (作者:李小刀  文章来源:http://www.zzgood.cn/_d273903375.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妻子的角色
后一篇:爱的发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