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遇到问题,家长怎么面对?

(2012-08-09 09:50:28)
标签:

杂谈

家长

家庭

教育

亲子

育儿

真正好

智慧

    孩子遇到问题了,孩子自己是最难过的,这时候孩子需要的是家长的“帮助”,而不是“批评指责”:“你怎么连这都不会?”“你看你,连这都干不好!”“说了多少次都不听!”一件事情,如果家长没有教过孩子,那么孩子不会很正常,家长当然有必要教孩子;如果家长教过了孩子而孩子没学会,那么有可能是家长教的方法不对,或者是孩子还没有形成用新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同样家长也要再次教孩子。

    教育孩子,非常需要家长的耐心和智慧。孩子遇到问题,家长首先是一定不要急,要静下心来想想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悉心地体察孩子到底遇到了哪些方面的困难;找到原因之后,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家庭环境和文化的具体情况,想想用什么方法来教孩子,孩子容易接受、容易学会。这才是在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正确的应对之道。用我们的理论体系来总结,就是“智慧口诀”:闭上嘴,动动脑,找原因,想办法,迈开腿,去行动,关心爱人,帮助孩子。

 

打开智慧的大门

幸福家族132期学员  李J

    时间过得真快,智慧周又过去了,整个训练也到了中期。虽然感到自己有时候是在照葫芦画瓢,但是不可否认在训练期间,就是这种照葫芦画瓢认认真真得跟着训练手册和指导老师的指导,自己内心和思想上有了很深的转变,智慧也在慢慢地滋生了。智慧就是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智慧就是对事物能够迅速灵活正确理解和解决能力。

    一、我用智慧解决问题了吗?

    儿子一直有个问题就是经常憋大便,不愿意解大便。以前我曾经批评、表扬、要求、讲道理都用过,还曾经采用物质奖励的刺激,但效果不明显。这次我首先分析产生问题的各方面原因:

    1、家长老是提醒催促他解大便。我曾经特别善于察言观色,经常看出他是不是要解大便了,还没等他说,我就先问他了:“是不是要解大便?”造成他很逆反,经常不承认,反而憋着。

    2、不会自己擦屁股,造成他解大便时需要麻烦别人帮他擦,他觉得没面子。

    3、有时候好几天不解会有些干燥,解时会有点疼。

    针对以上原因,我是这样解决问题的,首先,告诉他憋大便对身体的危害,建议他每天晚上解一次。然后,列了一张空白表,记录每天的完成情况,解过打一个勾,没解但坐在马桶上努力了,打两个勾(这个更难得),没解打叉。最后,教他如何擦屁股,并在旁边指导他。(郑委老师:上面的过程,就是家长“找原因+想办法”的过程,每位家长都要一遍一遍练习这样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才能形成习惯,在不断遇到问题,才能“静”和“定”,进而才能产生妥善处理问题的智慧。)

    经过四个多月的坚持,当然中间也有一些摩擦,他现在终于能够坦然面对了,(郑委老师:很多在家长看来很容易的事情,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其实家长们在做孩子的时候,也一样遇到这些问题,但是家长们在成人之后,往往容易“忘本”。孩子们需要有一个学习、适应的过程,家长们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多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耐心陪伴孩子成长。)和解个小便一样轻松了,还很有成就感呢。这个困扰我几年的问题,终于在运用智慧后圆满解决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也会用许多心结困扰着他,比如:如何和别人交朋友、如何管理自己的零花钱、如何面对老师的批评等等。我们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思维模式,正确的价值观、清晰的思路和条理。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选择合适的时机给孩子合理的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孩子昨天问我:“妈妈你说我把不把这本书借给同桌呢?”原来同桌要求他把这本书借给她,才归还孩子原来借给她的书。儿子一方面想要回原来借出去的书;一方面又担心同桌不还他这次借的书;关键他还担心不借书的话,和同桌的友谊是否就失去了(这是他的原话)。看着孩子有些苦恼的表情,我能感觉到这对他是件大事儿我说:“妈妈想帮你分析分析,你看可以吗?”他接受我的帮助,有的时候孩子并不接受我们好心的帮助,那么我们千万不要想当然,否则帮助也变成了要求。(郑委老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困难时给予帮助,建议时卓有成效”。)我是这样帮他分析的,首先,联系了同桌的家长确认尽快归还以前借的书(孩子曾多次讨要未果,十分苦恼)。然后,明确告诉他友谊不是靠物质维系的,是靠志同道合、互相理解、宽容、帮助维系的。最后,让他自己决定借还是不借。孩子的心结打开了,借与不借他都能接受了。

    多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多和他们平等交流,尊重他们的想法,我发现孩子的思维能力都有所提升,相信他也会逐渐学会遇见问题找原因、想办法的智慧方法。(郑委老师:说得很好!家长们如果能给予孩子信任,让孩子有体验的机会,当体验多了形成经验之后,孩子就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实现了成长。这时候,家长们会收获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二、如何能够更有智慧呢?

    “真正好”的老师说智慧只能启迪,我们只有多学习、多动脑、多实践、多反思、多换位思考、多总结得失才能离智慧更近。(郑委老师:行知合一,不断“习学”,就会做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智慧。)做个智慧、乐观、积极向上的美丽女人。

    智慧并不是什么高深莫测的科学难题,它只是藏在我的头脑深处等待我帮它们开门,想等我彻底打开大门后,它们会永远陪伴着我一直幸福的生活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