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洗心革面,重塑自己》

(2012-07-04 09:06:55)
标签:

家长教育

真正好

郑委

夫妻关系

孩子问题

杂谈

分类: 常见教育误区类

    今天这篇文章写得很平实,可是却很有意义。谭F反省自己的几个“错得特别厉害”的点,是当今家长——特别是妈妈的常见“错点”,没有学习过的家长,可以好好读一读;学习过了的家长,也可以对照一下,试着捋一捋自己的“错点”,理清思路,有目的地去改进。不过,看到自己的错的同时,应该悦纳自己,儒家说“闻过则喜”,抱着这样的心态,所有的错误就成了我们成长的起点。

 

洗心革面,重塑自己

幸福家族135期学员  谭F

 

    两天两夜的特训结束了,第一天的晚上,我怀疑,第二天的晚上我震撼失眠,第三天的下午,我痛哭,但第三天的晚上,睡得很踏实。上了那么多年学,从来没有上过这样的课,教我们怎么做父母、做妻子、做儿女。我感谢郑老师,感谢真正好,让我理清了思路,认清了方向,帮我开辟了一条幸福之路。

    我的过去,这几点错得特别厉害:                  

    1、不尊重老公。

    虽然我不是很强势的女人,对老公生活上也照顾得比较好。但一直认为,老公就应该让着我,顺着我。也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嘴硬得很。无论出现什么事,在老公面前我从不认错,如果他批评我,他说一句,我会说三句,而且声音上、气势上我一定要压倒他,否则我就觉得我没地位,他不在意我。郑老师说:想什么有什么,怕什么来什么。一句话就刺中要害。站到局外去想,这样的一个男人和这样的一个女人,哪怕有再好的感情基础,哪怕生活上照顾得再好,女人迟早会没地位,男人的心迟早会游离出去,因为这样的女人太不可爱。想要夫妻和睦,一定要记住“妻子的责任就是给丈夫面子,出门就说老公好,回家就说自己不好。”这样长此以往,老公会成为越来越好的老公,妻子会成为越来越好的妻子。我要感谢我的老公,包容了我那么多年。

    2、亲子关系重于夫妻关系。

    自从有了孩子,我的生活重心几乎就成了孩子。孩子1-3岁的时候我是全职妈妈,心里眼里全是孩子。管她的吃喝拉撒,几乎不太理老公。孩子3岁后,我重新上班,工作相当忙,晚上经常加班,每当加班到八九点我就焦虑,心里就开始纠结,我这时候还没回去,孩子怎么办,她吃好了吗睡好了吗。我认为丈夫是个成人,他哪需要我管呢,我现在有孩子了,孩子那么小,啥能力也没有,我理所当然得照顾她呀。丈夫曾经说过,我有了孩子,就不怎么理他,他有被冷落的感觉。我当时还笑他,我说:“你这么大个人,需要我理吗,孩子那么小,啥事都需要我,而且她也是你的孩子,你还吃个什么醋啊?”

    上了郑老师的课,我才想明白,孩子她是个独立的人,她一定会有自己的人生。而陪伴我互相依靠终老的,是自己的丈夫,孩子跟我们在一起最多十几二十年,而丈夫跟我们一起,可能是五十六十年。所以,丈夫应放在第一位,孩子放在第二位。这样,孩子会是好孩子,丈夫会是好丈夫,家庭会是好家庭。

    3、对孩子过度关注。

    我对孩子的关注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方式:

    在孩子0-3岁的时候,吃喝拉,管得很细,真象老公说的,连拉干拉稀,拉的啥也要研究。

    在孩子3-5岁上幼儿园的时候,因为经常感冒,管身体管吃饭,要求一顿得吃多少青菜,得吃多少饭,为吃饭,经常强迫她。

    在孩子6-8岁上小学期间,我如果能早一点回家,回家就开始盯作业,一进门就问:你今天作业做了没有呀?做了,就开始盯对错,错了,罚抄。她作业一般都做得蛮快,而且主动做。已经是不错的孩子了,但我纠结对错纠结得很厉害,觉得错了就是没好好学习,没好好听讲,从而开始批评。

    相信这些错误的关注,很多家长都用到过。这是因为我们没意识到什么是德行和责任(做人),什么是自信和上进(做事),什么该严,什么该宽,我们是胡子眉毛一把抓,而且抓得越多觉得自己越爱孩子,但真正的爱该是宽严有度。

    4、对孩子一直说不该说的话,即“要求、表扬、批评、讲道理”这四种,不停动嘴。

    我曾经自以为是以为我是个多好的妈妈,当孩子没达到我要求时,我苦口婆心,旁征引喻,软硬兼施,翻来覆去地讲道理,一讲可以讲半个小时甚至更长。现在想来都是瞎折腾,目的是让孩子听了我的所谓道理后,按我的要求和想法去作,还是在要求,还是想包办她的思想。郑老师说:“智慧的天敌就是嘴”,但女人就是容易管不住自己的嘴。静能生慧,闭闭嘴,动动脑,找原因,想办法,迈开腿,去行动,这才是个智慧的女人,有智慧的女人,谁不爱呢?

    两天两夜过去,今天的我,有新生的感觉。现在再看郑老师的书,也有不同的感觉,记得第一次看预习书的时候,象二年级看三年级书的感觉,都认识,但不懂。但现在回头再看,象三年级看二年级的书,一下就看懂,而且有很多新的启迪。我想这就是为什么非得特训才能进入四十二天学习的原因吧。

    两天的学习后,我要做的是把自己清成一个空杯,然后倒进清的水。

    我会坚持下去,改变自己,让自己让家庭离幸福越来越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