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的启发和反思
幸福家族成员 合肥方F
最近,儿子总是在十一点钟才能上床睡觉,我很焦急,一边制定计划,一边不停地体会郑委老师放手的原则,可是,不仅仅效果不佳,而且,我的情绪每每到了晚上,就会非常的差,因为孩子总是磨磨蹭蹭不上床,说又不能说,骂又不能骂,好比“豆腐掉在青灰里”。有一天,索性早上不喊醒他,让他迟到。可是迟到了,也没有用。我的思绪一时乱了方寸,耳边仿佛想起了一个声音:是该静静心了。以下是我反思后的几条感受:
1、自己做不到三比。
学习回来后,我一直有一个错误的潜意识(现在才发现),自己是学习了的家长,所以我一定要比那些没有学习的家长优秀,我的孩子也要比那些没有去学习的家庭中的孩子优秀。把自己和别人比,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
现在的观念,我学习了,比起学习前的我,我进步了,面对各种场合出现的问题,我不再是那么慌张和焦虑了,我要继续学习成长,我的目标是能够平静的面对一切问题,拥有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我相信孩子一定能处理好他自己的事情。
2、不悦己更不能纳人。
因为没有做好三比,所以,当我感觉到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时,我首先不能接受自己都学习了,怎么,孩子还不如别人的孩子。
学习了,才要静心分析自己的问题,孩子不能早睡,究竟是谁的问题,给孩子创造好的环境了吗,到了约定的时间,自己洗漱好准备睡了吗?没有,我依然还是在上网,做我自己的事情。
3、不宽容,同时自己说到做不到。
孩子也有要早睡早起的好意愿,并给自己定了上床的具体时间,可是,只要到点没有上床,我就来了情绪,本来说好他上床后就陪他的,结果因为他晚上床那几分钟,我就不陪了。孩子也有了情绪......
改进的方法,每日到点我洗漱,然后在他的房间看书等他,到点睡觉。
4、自己不敢担当,于是当了责任神偷,情不通怎能达理。
不能接受老师说自己孩子不好,其实就是不能接受老师说我不会教育,总是担心孩子受到批评,担心孩子从老师眼里的好孩子变成坏孩子,其实,就是自己不能担当让孩子去体验后的那个后果,自然孩子不能有完整的体验。
再一次翻看笔记,郑委老师的放手原则中一条明确的写着“关注过程,陪伴孩子,不要结果”。是啊,放手的时候,怎么能忘记陪伴,我要勇敢地承担起孩子在积累他的经验的过程中属于我的责任,就是坦然接受老师的批评并用坚定的信念顶住老师的可能带来的压力,还给孩子一片真爱的生长环境,只有情通了才能达理。于是,我在当天的训练册中写道:孩子,妈妈陪着你一起“迟到”,让我们共同过渡。
我这样做了,显然,孩子感受到了。今天早上他虽然没有准点起来,可是他进步了,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他自己醒了并穿好了衣服。晚睡得也比前天早了一个小时。重要的是他心情愉悦。我想,在接下来的训练中,我还能够把这件事情处理得更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