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人者,人恒爱之》
幸福家族第124期 北京 杨YM
我的改变:
第一,我的心情变好了。“女人最大的智慧是让自己开心”。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深呼吸,咧嘴笑,见人便问早上好。“早上好,一天愉快!”,跟丈夫说,跟孩子说,跟父母说,跟窗外等着喂食的流浪猫说。几天下来,大家也都会跟着说了,不到2岁的女儿嘴巴张得大大的喊:“早上好,一天一块!”,哈哈,她还不知道愉快的含义,但是她一定感受到了。一天之际在于晨,把负面情绪抛在脑后,让愉快气氛充满全家。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下来,我自己真的开心了,而且更有信心了,有信心过好这一天。看看,训练手册中提示我们要说的几句问候语,能量多大呀!不争对错有良言,“我回来了!”,“一天辛苦!”,“晚安,做个好梦!”,“我想………,你看可以吗?”,我都尽量记得说,结果是自己开心,大家也高兴。印证了郑委老师的那句箴言:女人高兴了,全家都高兴;女人不高兴,全家都不敢高兴。
第二,我的内心变得更强大更自信了。以前的我,缺乏自信,有些负面。在三口之家的小家庭里,犹豫我自己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忧虑我的孩子前程如何和不知应该怎样教育,经常因为日常杂事而沉浸在闷闷不乐的心情里不能自拔。而在我的大家庭里,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的我,一直以来都享受着被照顾的特权,很少主动承担家里的重大责任;而且遇事缺少主见,人云亦云,心情非常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以前的我,就像温室里的花朵,弱不禁风。现在的我,内心变得更强大更自信了。因为有了为了自己和他人幸福的目标,正在学习幸福家庭的原则和做智慧女人做智慧家长的方法,坚信只要学以致用坚持下来,就会有美好未来。现在的我,就像沐浴了阳光雨露的小苗一样,还未成熟,但正茁壮成长。这阳光雨露就是郑委老师的那些理论观点和幸福家族里老师和同学们的浓浓的爱。这些让我更有信心地面对自己,面对家人,和将来我会遇到的任何人和事。
第三,我感到更幸福了。以前,总是感觉自己不够幸福。但幸福是什么,是事业成功吗,是满足物欲吗,但看到身边的成功人士亦或有钱朋友也有很多人没有幸福感的,真是混混沌沌,想不清楚。“享受现在生活的快乐,同时不断追求积极的人生目标,这种生活状态是真正的幸福”。郑委老师的关于幸福的观点,使我拨云见日。原来我没有享受当下生活的快乐,所以感到不幸福;原来我没有不断追求积极的人生目标,所以我感到不幸福。两者并存,缺一不可。于是睁大双眼,寻找快乐,才发现原来当下的生活有那么多的美好,身体健康的美好,衣食无忧的美好,自己,丈夫,孩子,父母和兄弟姐妹的美好,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鸡毛蒜皮通通都有美好的一面,试想,连错误都是宝贝了,还能有什么阻碍我不快乐吗?同时,我找到了积极的人生目标,首先是我要做个智慧家长和智慧女人,帮助自己,帮助家人,“把爱带回家”;然后是,帮助他人,“把爱传出去”,成为一个爱与幸福的使者。幸福的两要素皆有,所以我幸福。
第四,教育孩子,我感到有法可依了。我的女儿还不到2岁,目前更多的是养,听了郑委老师的课后,一直在思考,如何运用郑委老师理论观点来教育女儿。现在我知道,教育孩子要“抓住德行与责任这根主脉”,“宽严有度是真爱的前提”,对她要“放手”,“不包办”,,“三比”,“相信孩子一定行!”,等等所有的知识,随着她的慢慢长大,都会用得到的。关于“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女儿还小,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仿佛让我失去了一面镜子,看不到自己的问题,不知如何改善自己。后来在郑委老师的博客里,读到一篇文章叫《家长“趁早”学习,孩子不出问题》,光是这个题目就让我顿开茅塞,不论孩子有没有“问题”,首先我们要通过学习尽力做个没有问题的家长。进而领悟到,“孩子的问题本质上是家长的问题”这句话,就是在提醒我们,不要总是盯着孩子,要改变的是家长自己。所谓“上行下效”,就我自身而言,将来我希望我的孩子需要具备的德行与责任,自信和上进等等优秀品质,我做的怎样?一定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那就从修炼自己开始吧,所谓教育孩子就是一个教自己做人的过程。自己修炼得怎样,决定如何去对待孩子,如何去教育孩子。
以上是我自身的改变。因为我的改变,我的家庭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是,夫妻关系更融洽了。“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爱是付出不求回报”。以前,在我的实际生活中,亲子关系远远重于夫妻关系,父母兄弟姐妹的关系也大于我们夫妻关系。我的精力绝大部分用在了孩子身上,还有一部分给了父母和兄弟姐妹,用在丈夫身上的微乎其微。但是要求丈夫的却很多很高。总是在强调自己带孩子有多么多么地辛苦,抱怨丈夫有多么多么地不够负责任和用心。在这种负面情绪的笼罩之下,很容易发生争执,争吵,或是冷战,生闷气。在这种火药味十足或是冷冰冰的家庭氛围中,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吗?
所以在这个42天训练理,最先就是从改变这个观念开始的。首先牢记并理解郑委老师讲的关于搞好夫妻关系的几大观点,再者是利用智慧家长幸福成长训练手册做操练工具,然后就是实际运用啦。“对方有优点,自己有缺点;对方没有错,只有自己错”。每天找出丈夫2个优点或进步,写在训练手册里(用表扬或鼓励模式),告诉他或者让他在给我作业代签字时能看到。每天找出自己的缺点或错误,怎样改正,也写下来。我实际操作下来,感觉挺难的。以前的观念正好与这个相反,思维惯性,总是想自己好自己对,甚至都失去了找对方好对方对的能力。刚开始的几天,夜深人静,面对训练手册里的作业,闭上眼睛使劲地回想今天丈夫的好,自己的坏:)后来,对于丈夫的好,慢慢的可以做到随时留心留意了,但是对于自己的错误宝贝,还是不太好找出来,是自以为是还是的确做得很好呢,不知道,于是跟丈夫说,你帮我找宝贝吧。他说,好啊,不过这不是让我违背郑委老师的“只盯自己”的原则吗?为了给你找宝贝,我自己还要犯错误。实际上,丈夫也和我同时参加了之前的2天培训,非常认同郑委老师的理念,实际行动上也能看出来在努力改进自己,进步很大。我们运用郑委老师关于夫妻关系的葵花宝典,遇事用智慧,找原因,想办法,化解了许多夫妻矛盾。原来的怨妇不见了,夫妻关系更好了。
再者是,大家庭的氛围更和谐了,跟父母和哥姐之间的关系更良性了。“别人感受到的爱才是真爱”。一直以来,自认为自己是个孝顺父母的孩子。学习之后,开始审视自己的孝顺行为,自己的爱,父母感受到了吗?其实有很多时候,父母不但没有感受到爱,而且可能是伤害。比如,我不让母亲干这干那的做家务以免劳累,还拒绝她的善意帮助,让年轻时好强有为的母亲,年老时感到没有了价值没有了成就感。其实,如果身体状况允许,力所能及,只要他们高兴,想为我们干啥就干啥吧。帮助别人是快乐的,我接受父母的好意就是了,郑委老师所讲的“爱她就让她有价值感”。再比如,我的观念有时跟父母的观念有分歧时,我一般会忍着不说出来(以为这是孝顺),但内心却非常的不认同,甚至反感。其实,父母能感受得到的,他们会很痛心,我也很郁闷。现在,我遇到这种情况,首先静心。然后想想是不是原则问题,如果不是,那就顺着老人。如果是,理解老人(共情),心平气和地沟通,注意用他们可以接受的态度和方法。另外,跟哥姐相处时,我一直是被照顾的对象。长此以往,拖累了他们,松懈了自己。现在我在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希望有能力能形成互助的良性循环。在家人因自身或别人的错误而恼怒时,我在旁边半开玩笑地说,“哈哈哈,错误是宝贝,是让我们进步的宝贝,只有改了的错才是真宝贝”。在家人有消极情绪时,提醒他们“想什么来什么,怕什么有什么”,要积极乐观。在家人遇事焦虑上火时,小声安慰说“别着急,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在努力修行自己的同时,希望能运用智慧,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到他们。
最后,谈谈我对“爱”的感受。老师说,教育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爱”字。是啊,大道至简。简单的一个“爱”字,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日本的一位学者,做过试验,在装着水的杯子上贴上写着字的标签,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拍下水的结晶照片,看看是什么样子。结果,贴着“混蛋”标签的,水结晶非常扭曲丑陋,而贴着“我爱你”的标签的,水结晶脉络清晰非常漂亮。贴着“夫妻爱”标签的,呈现出的是大结晶拥抱着小结晶,贴着“家人爱”标签的,竟然是几个结晶环抱在一起。真所谓:“你善他就善,你恶他就恶”啊!这个试验故事写在一本书里叫《水知道答案》,几年前看这本书时,感觉新奇,买了送给亲戚朋友的孩子,想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如今,再看这本书,我感到更应该推荐给我们家长朋友,所以我决定将这本书赠给郑委老师为首的幸福家族。在扉页上写:“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另外还要写上我的感悟:宇宙万物,没有不是美好的,没有不需要爱的。水,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它只是矿物,连水都需要爱,更何况人呢?
爱人者,人恒爱之。
相关阅读:《家长“趁早”学习,孩子不出问题》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0oqfz.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