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全国第126期学员广东吴D的文章,吴D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出发去训练营前给郑老师的信》
,当我在训练营上看到她的时候,我发现她本来是一个“强势并且想尽办法引导孩子思路的人”,通过看书和网络的学习,她变成了一个“表面不强势,其实很强势,嘴上不再引导孩子思路,但内心使劲引导孩子思路的人”,今天看到她的文章,她说“发现我实际上还是包办的家长,孩子已经出现了BC线的总总特征,胆小,没主见,没上进心”,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很欣慰,说明参加面授的特训营对她来说解决了她最重要的问题。
鼓励吴D,同时要告诉她“要退步,要反复”的,坚定信念,不怕困难,相信自己一定行。
家人的认可帮助我更好地坚持!
126期学员-吴D
2012-1-8
从南宁回来的第一周,老公面对我的改变,出现了不适应的情况。主要表现在,不想听我说起在南宁学到的知识,不看我的作业,不回我的短信,经常对我发脾气,躲着我。我经过心静,反思,调整的步骤,坚持做对的事情,到了第二周时,老公已经出现了种种良好的反馈。他不对我发脾气了,偶而一次还会马上承认自己的错误。他也更体贴我了,陪我逛街,主动带孩子,做家务。我时不时地跟他沟通所学的知识,他也乐于倾听,并落实到行动中去。第二周中期,有篇作业,需要他评价我这段时间的表现,他写下:“我很满意,老婆越来越象女人了!”我开玩笑地问他:“难道我以前不象女人吗?”他回答:“身理上是,但是心理上不是。”过去强势的我,让爱人又爱又憎的我,正在离我远去。现在的我,在爱人的支持和陪伴下,更加坚定地走在自我改造,自我修炼的路上。
在南宁,经过“爱的束缚”这一课,我才发现我实际上还是包办的家长,孩子已经出现了BC线的总总特征,胆小,没主见,没上进心等等。我下决心,一定要让孩子“自由”,将亲子关系调整到,让孩子围着家长转。第一周,我还是“急”了点,儿子习惯了我的陪伴,突然放手,让他非常地焦虑。调整后,我尽量按照他的心愿“陪”或“不陪”。跟他说话尽量使用:“妈妈想.
. . . . .可以吗?”
孩子做错事,管住嘴,不评价,不批评,放手让他体验。做对事,也管住嘴,不表扬,只在优点本注明。孩子出现疑惑时,不讲道理,只“论”不“辩”。孩子慢慢地变了,胆子越来越大,有一次居然不跟我说就带着弟弟出去买东西吃。他也越来越有主见,我想让他做的事情,他如果不愿做,我再说第二遍,他就会说:“你不能强迫我,你在防碍我的自由。”他更加快乐,也更加自信。考试前,老师不断地发短信增压,我问他需要妈妈帮助吗?他说:“不用了,我自己能搞定。那些错题,我已经知道怎么做了。”这周末为了能在白天多骑自行车,他在周五晚上一直坚持做作业到十一点,把所有的作业都完成了。他跟我说:“妈妈我不怕你了,你是一个好家长。”儿子的认可,他的点滴进步,让我又激动又惭愧。我只改变了一点,儿子越回报给我这么多。我看见儿子身上慢慢地有了“自信+上进”的a角度,我坚信,他一定会越来越优秀的!
我的家还有两个重要的成员,一个是我三岁的小儿子,还有一个是我的妈妈。小儿子主要是她负责在照顾。我从南宁回来后,每天坚持做一个小时的5S(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家里很快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妈妈特别地高兴,昨天,我在擦洗油烟机时,她跟我说了一段话:“女儿,以前你不爱做家务,家里的活大部分让我一个人承担。往往是我弄好了,你们四个人又弄乱了。我心里就特别生气,还不能直说,所以老是骂你出气。现在你变了,他们三个也不乱扔东西了。我心情特别好,每天帮你做家务也很开心。”我跟她开玩笑:“妈妈,那你现在喜欢我不?”她笑道回答:“当然喜欢你!你去上的课这么好,那些闹离婚的,去上完课回来肯定都离不成了。”妈妈真的变了,她变成了我的好帮手。她学着我的样子,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小儿子自己吃饭,穿衣服,收捡玩具。她也不在家发脾气骂人了,我们家里多了爱的流动少了互相伤害的争吵。有了妈妈的支持,我才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去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最后,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每天坚持学习,坚持修炼,坚持运用,坚持传播,坚持才是最大的力量,是可以改变千千万万的家庭,改变全中国的巨大力量!
相关阅读,吴丹参加特训营前的给我的信,《出发去训练营前给郑老师的信》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6d792d0102e2ak.html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