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预告:今晚12月16日晚座客中央电视台12频道《夜线》栏目一起和大家探讨《孩子不上学怎么办?》话题,这个话题对于所有家长都有意义。
周日12月18日座客12频道《心理访谈》节目《我的儿子有救吗?》首播10:30
重播14:25和次日1:00
20日晚要到浙江衢州,在衢州呆两天,有讲课也有电视节目录制,今天早上看到这封来自衢州学员的邮件的时候,突然间特别渴望去衢州,衢州有我们很多的学员,每位学员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听说浙江周边的同学们也有一些要去衢州,我感觉很温暖。这两天我总是说“暖”字,其实爱的感觉就是“暖”的。激情之爱不是真爱,期望之爱不是真爱,要求之爱不是真爱,放任之爱不是真爱,什么是真爱?真爱就是能让对方感受到一如既往暖暖的感觉。感谢衢州的学员,今天早上给了我暖暖的感觉,是不是我们也给了你们暖暖的感觉了呢?
《暖暖的爱》
浙江衢州 徐LF
从国庆的培训班回来,一晃两个月了,每天做作业、看郑委老师的博客和书,每次都觉得受益匪浅。回来的最初半个月是最不适应的,不知道该怎么说话,不知道该怎么办,丈夫对孩子则更加听之任之,放手不管,虽然盯自己,闭上嘴,但心里对丈夫的怨恨则更加升级,孩子不在时竟然还会冲他喊:“你是怎么学的,放手不等于不管,难道就是让她更加自由散漫吗?”他也会回击我:“你也白学了。”看到网上一些同学的文章,发现原来很多人开始时都这样,老师教的只是原则,自己则是要找方法、悟规律。于是又开始每天盯自己、做作业,坚持、信念,现在的我,对郑老师上课的内容有了更透彻深入的认识,原来这就是老师让我们做作业、考试、写心得的用意所在,就是为了让“智慧慢慢滋生”。(郑委老师:这就是刚开始学得状态,这个阶段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悦纳自己和他人,二是不放弃,只要做好这两点,启动阶段就会顺利度过)
上周看了一部美剧《幸福来敲门》,讲的是美国八十年代一个最底层家庭的男主人逆境中不放弃,最后成功的故事。看完后我和丈夫说:“这就是郑老师说的坚持和信念的力量。”
前些天看女儿的语文书,第六单元是关于父母的爱的主题,《地震中的父与子》是说父亲对孩子爱的坚定的信念、《慈母情深》是表达无私的母爱、《学会看病》中则讲到了家长不包办,把责任还给孩子,看了之后突然很让我感动,如果不学习,我哪能站在这个角度来看这些文章,怎么能概括提炼?那一刻,我觉得学过的知识突然在脑子里升华了,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简朴而深远的道理,(郑委老师:悟的过程就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不够,质变达不到)郑老师的知识和理念无时不在生活中融会贯通。于是对郑老师更加折服了,感谢学理科的郑老师,总结探索出这么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诠释人生的哲理。
两个月来,重温、领悟知识,用新的理念经营家庭、与孩子互动的同时,发现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也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特别是盯自己以后,我觉得自己无意中正努力让自己变得更高尚,更宽容,(郑委老师:感谢你!感谢你变得高尚和宽容,每个人都改变一点点,这个社会会多么的美好!)更以一颗平常心对人。出租车上,我会与出租车师傅聊聊堵车、聊聊油价、聊聊民生;在商场、小店会与服务员聊聊心情;食堂里与师傅、服务员聊聊烧菜;在传达室也与门卫也聊聊家常,当自己开始换位思考,开始站在别人的角度时,发现身边全是笑容,当时时常常地被这些小小的温暖包围着时,我总会想到郑老师的话:教育孩子就是教自己做人的过程。(郑委老师:这句话是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不是我说的,这些年我是站在这些伟大教育家的肩膀上开展我的工作的,也就是这句话让5年前的我大彻大悟,因为这句话,我知道了教育家长就是教育自己做人的过程。)
感谢郑老师,让快奔四的我,有了一种突然自己长大了的感觉,(郑委老师:我曾经也有过这样的感觉,从这方面来讲,我们是同学,因为闻道有先后,我悟得早了几天,呵呵)听说郑老师来衢州,欣喜至极,急急地把一点心得体会整理出来,切切地盼着老师的到来。
一、不包办
上个月的周末,女儿出门买学习用品,回来时手机被人骗走了,当打不通她电话的那半个小时,我觉得自己快疯掉了,差点报警,内心经受着痛彻心扉的煎熬,无数个念头在脑海里盘旋:怎么办?会不会出什么事了?万一,那怎么办?当接到女儿用公用电话打给我的电话时,整个绷紧的神经才舒缓下来,长长地吁一口气。看到女儿时,我还是鼓励女儿,帮助他人是对的,对方则失去了比手机更珍贵的东西,只要女儿没丢就好,但以后以学会保护自己。事后,我还是很高兴,在内心和自己说:“太好了,女儿才十一岁,就有了被骗的经历,多经历一些事情也就是多积累经验。”
奇怪的是,这样想了以后,自那以后,在生活上对孩子我却反而放手了,我老是想着郑老师说的不包办的话,死不了、残不了,就放手,而且要体验完全。看了郑老师的《夜线》节目,上个月开始,给女儿零花钱了,让她学会管理自己的经济。上个星期,女儿独自坐公交车去环北小商品市场买圣诞节用品,自己还价,由于买贵了,还写了张纸条放在我钱包里:“妈妈,今天花得有点多,请原谅!”
二、智慧=找原因+想办法
两个月里面,当然也有很多的茫然和纠结。女儿学校本来就规定周末每天看电视不能超过1个小时,而女儿一贯来执行得也不错。刚回来的第二天,丈夫则现学现卖:“女儿,你觉得每天应该是看多少时间电视啊?”女儿回答:“两个小时”,并用眼睛看着我们。他傻了:“那就一个半小时吧!”女儿不高兴,“那就一小时四十分吧”。我晕。不能当场吵架,丈夫固执的脾气也不会马上意识到错,只好守信,做爸爸的还振振有词:“一小时四十分钟又怎样,只要其他时间利用好就行了。”结果那几个周末,看着女儿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一小时四十分钟用足、用掉,看着她足不出户看电视入迷的状态,看着她在看电视时满面笑容,中途瞟我一眼则马上一拉脸,半秒钟后又对着电视笑的样子,我难受、我抓狂。我一言不发地盯着女儿看,她无动于衷,边看边吃零食,边做作业边吃零食,两个星期胖了一圈,还在拼命地吃,我真想冲过去抢过零食,真想大声训斥,忍,忍,还是忍。女儿呢,倒是优哉游哉,作业到了周日晚上十一点才做好。夜深了,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静下心,我想到了智慧口决,拿出作业本,在当天作业本的反面写下了智慧口决,画了一个表格,竖栏是:我闭嘴了吗?我动脑了吗?我找原因了吗?想办法了吗?去行动了吗?横栏是问题:沉迷于看电视、周末不停吃零食、作业拖到周日晚。然后一栏栏一题题答下来,思路清晰了,心境也豁然开朗了。看电视问题,与班主任沟通后,将在家看电视情况写在家校联系单上,由老师和她谈,经过三个星期的配合,恢复了每天1小时;零食问题,我现在基本不买了;做作业呢,当晚我问她这种12点睡觉的滋味好不好,她说不好,在第二周时,督促她在周六完成所有作业,周日带她好好痛快玩了一把,最近几周完成作业情况也还不错。
这就是找原因+想办法,这原来就是智慧,这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杠杆撬动大世界
在我们家,让我感受最直接最明显的是家的氛围,变得温馨甜蜜了,一家人都特别喜欢呆在一起,特别地幸福。这竟然是源于最简单的“不争对错有良言”,每天说的五句话,看似简单,竟然有如此大的力量。夫妻之间每天早晚的问候有时是通过短信,却依然带着体温;女儿呢,每天等着我打电话到学校,和她说“女儿一天辛苦了,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晚安,做个好梦!”有一天因为晚上开会忘打电话,女儿第二天一大早打电话来问究竟,老公说:“女儿现在把你看得这么重,说明你成功了。”我真开心,开心的是女儿现在能够感受到我们对她的爱了,她有感受爱的能力了。女儿在她的作文里写道:“郑老师是我们小孩子的朋友,妈妈把我和爸爸带去学习怎么爱我,我很幸福。”
四、把爱传出去,把幸福带回家。
女儿国庆回来后就说:“妈妈,我寒假还要去”。我告诉她,郑老师要看表现的,表现好的才能去,她就总是监督我作业,总是提醒我要做好这做好那,总是问我们能通过吗?今天我告诉她我们寒假申请通过了,她在电话那头:“耶。”
我老是和身边的同事、朋友谈郑老师的理念,买了很多套书送给弟媳、朋友、女儿的老师,她们也都备感受益,当我一遍一遍说郑老师知识点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的信念就更坚定一分,看到她们眼里的热忱时,我感觉到了幸福,帮助他人,郑老师做的
“益公”的事原来是这样幸福。老公也非常认可郑老师的理念,他一直想把郑老师请来给全县的教师和干部上上课,当听说郑老师来衢,马上与郑老师助理联系,可惜郑老师行程太满,这次是排不上了,只能期待下次了。他也在遵行着
“即知即行,即知即传”,我们相信努力坚持做,一定会让知识内化,让心灵更纯净、更高尚。女儿在杭州读书,她的班主任现在也成了郑老师的粉丝,以后,我还希望家长们都能去参加家庭教育培训班,女儿身边、我们周边的人都能以心示人,将爱传出去,我们每个人尽一份微薄之力,这个世界一定会更美好。
浙江衢州:徐LF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