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不听话”很重要》
我最常和学员说的一句话“听话+坚持”,听话就是指导师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先不需要理解,先做,做一段时间有没有效果,如果有效果,你的观念就会改变,但如果你不听话,却努力在按照自己的理解“实践”,最后结果如果没有效果,你会怀疑老师,也会怀疑自己,变得心态消极,从而放弃学习,坚持就是不要放弃,因为我们要改变我们旧有的观念和思想,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尤其作为成人的我们,在改变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不明白、反复、怀疑、消极,这些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事情,记住“错误是宝贝”,记住“退一步进两步还是进步”,记住“积极心态让人持续找原因想办法,消极心态让人找理由找借口放弃”。
多年来,培训了这么多的学员,不是每个学员都有很大的改变,家庭和孩子有巨大改变的都是“听话和坚持”的家长,我看到北京学员孙M的感受:北京的著名指导师马老师把学员分成了“听话组”和“不听话组”,做了对比,我觉得这样的方法很好,可以进行全国推广。
同学们,你们听话了吗?
同学们,你们坚持了吗?
北京学员:孙M
在坚持周沙龙的分享环节,马老师特意把同学们按照作业的完成情况分成两组来进行,一组是按照老师提出的学习要求来解决问题的“听话组”,另一组是揣着所学的知识自由发挥的“不听话组”。事实证明,“听话”的同学因为“程序完整”,“体验完整”的优势,解决问题的效果更加突出。郑委老师也在总结时明确指出,在我们进行家长学习过程中,“听不听话”很重要。
听话这个词我们再熟悉不过了,它高频率地出现在我们对孩子的说教中,什么是听话?按照一般意义的理解就是顺从,但是放到我们目前的学习中,那就应该是:老师让咱“干”什么就“干”什么,老师让咱怎么“干”就怎么“干”,不让”干”的事情坚决不”干”。呵呵。听起来似乎很幼稚很不讲道理很难接受,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应该就是郑老师反复提醒我们在学习中要持有的“空杯心态”吧。
在学习之初,为了深刻理解“空杯心态”的含义,我曾查找相关资料,发现原来“空杯”这个词来源于民间的一个小故事。日本有一位著名的禅师,叫南隐。一天当地一位名人专程向他问禅,名人喋喋不休,南隐则默默无语,只是以茶相待。他将茶水不停地注入来宾的杯子,满了也不停,看着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名人着急地说:“已经满了不要倒了!”,南隐说:“你就像这只杯子一样,里面装满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呢?”名人恍然大悟。空杯心态的意思,就是做人做事不能太把自己当回事,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倒空自己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固执己见。只有倒出你“杯子”里的“旧水”,才能装进新的“水”,更不至于让原来“杯子”里的“水”发臭。只有“空杯”,才能“听话”,按照郑老师团队为我们设计的方案坚持去改变自己,最终学有所获。
明白了“空杯”的重要性,我们还要坚持“听话”,在增信念,学原则,盯自己,悟规律,找方法的学习过程中,实施自我的“空杯”管理。1.不断审视自己的“杯子”——盯自己,牢记改变的永远是自己。2.法,财,侣,地—通过和伙伴们分享以及指导老师的帮助,让自己的“杯子”不断吐故纳新。每天自省,顿悟,进步。3.及时找到自己“杯子”的最低点,定期给自己复位归零。不怕失败,错误是宝贝。4.时时审视自己“杯子”的程度,不要“一杯不满,半杯得瑟”。学无止境,戒骄戒躁。5.相信自己,坚定信念,通过学习-储存-饮用-吸收-能力的良性循环,最终扔掉手中的“杯子”,达到熟练运用自如的境界。
记得在特训营上课的时候,郑老师给我们画了“空杯心态”的图形,并告诉大家,这么多年来,他发现只要是“听话”和“坚持”的学员,家庭都能发生改变。伙伴们,既然我们来学习了,能否“既来之,则安之”,在这42天中,做个“听话”的学生,按照郑老师团队给我们设计的方法坚持去行动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