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孩子的世界》

(2011-01-26 06:15:44)
标签:

少儿

郑委

走进孩子的世界

家庭教育

家长教育

分类: 理解孩子内心类

《走进孩子的世界》

刘海燕

 

     时间真快,和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已经五周了。这次沙龙,不同以往,我的心灵受到了不小的触动,两个妈妈伤心的眼泪提醒了我,永远不要为自己的一点点进步而沾沾自喜,也永远不要因为有了进步而停滞不前;更不能只顾了自己进步的快,而不帮助身边进步慢的姐妹。

 

     两个妈妈说她们感觉自己进步不大,还有很多迷惑不能解决,跳不出来,很难过。其实我想说,我学习的这些日子里,也一直有反复,甚至有退步,还有很多迷惑。但我知道,这是正常现象。因为改变固有的习惯真的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但是不要过分焦虑和紧张。我们其实比那些无知者无畏的家长好多了。我们发现了自己的问题,这是好事情。我们要知道,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和别人的不一样,我们一定不要和别人比较,我们要记住“三比”。如果自己没有跳出来,还在旋涡里走,说明我们还有更广阔的空间可以去学习。

 

    通过近期的观察和反思,我发现,孩子之所以会发火,我只所以会生气,都是因为,很多时候是我没有走近孩子的世界,我还在用原有的角度看问题。我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想表达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不知道怎样说他才能满意或减轻他自身的忧虑。更多的时候,我没有悦纳孩子的感受,我没有和他共鸣,我会脱口而出我的建议,而没有启发和引导孩子自己去想,去解决。我其实还是没有做好我自己。我总是无形中进行了说教,和原来的方法大同小异,没有弄懂自己,所以内心里并没有真正的改变,所以,不可能走近孩子的世界。

 

     我去找了我的好朋友(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她建议我说:“你可以试着运用一下原来学过的‘录像机’说话。”她告诉我,其实不难。她对我说:“方法就是1、我看见或听见你****。2、我觉得*****3、我猜******4、我不知道这样对吗?”

 

    我豁然开朗,觉得这个方法很简单,回家运用了起来。结果我发现好像没有很持久的效果,刚开始,似乎有效果,可是说了几遍后,孩子似乎适应了,该发火还是发火,该焦虑还是焦虑,这到底是为什么?

 

     我又去咨询了我的好朋友,她让我说了个场景,我刚一开口,她就笑了,因为,我一张嘴,就出了问题。原来,我把“我看到你***”说成了“我发现你***”,还有我的声调,我的态度都不对。原来,我掌握了技巧,但是没有掌握技巧里的精髓,我还是没有做好我自己,我还是没有真正走近孩子的世界。

 

     心理学里的“录像机说话”方法,是泛泛的说法,我想,和郑老师写的十大原则是异曲同工的。郑委老师把我们出现问题的地方都列了出来,这些看上去很容易的原则,其实都不是一朝一夕能运用好的,我们之所以没有掌握的太好,主要是我们都还是初学者,我们需要终身的学习。每个原则,我们都要反复地学习和练习,而且,需要结合自己和孩子的特点,灵活地运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如果买本书就以为可以了解一切的话,那么,这个家长学习班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有人把我们一起学习比喻成一起登山,我想这个山顶或许就是孩子的世界。刚开始,我们登山很容易,我们信心百倍,可是,走着走着,感觉有点累,身边的风景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差别。所以,有时候想放弃甚至想返回了。这时候,如果有伙伴们在旁边鼓励你说:“加油,坚持到底就是胜利,这时候,你可能又增加了信心。”

 

    我们在一起不断地学习,是为了试着走近孩子的世界。孩子因我们而来,不是为我们而来。孩子的命运,其实我们根本改变不了,因为那是他们的世界,我们永远不可能完全弄明白。我们只能走近而不是走进。试着走近孩子的世界,而且不要打扰到他。我们走近他,想了解他,想帮到他,其实最终结果,是为了看清我们自己,看清了自己,或许就可以走近孩子,看清他们的世界……

 

                                                                                                   郑委老师:最近一直在幸福家庭1对1特训班上,30多个家庭呆在一起要7天,给家长上课,观察孩子还要给家庭方案,特别累,但收获良多,其实每一次与家长和孩子接触,我都会成长,今早看到刘医生给我的邮件,我想告诉她,第一,学习无止境,一定要坚持。第二,把所有问题的矛盾都对向自己,而不是孩子,什么事情都解决了。第三,口乃心之门户,如果心不变,观念不变,在嘴上下功夫是没有用的,不要考虑什么沟通技巧!第四,坚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