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在结婚6年纪念日》张彩玉征文

(2010-10-26 09:03:38)
标签:

育儿

张彩玉

中国

夫妻关系

亲子关系

分类: 夫妻关系调适类

     郑委老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张彩玉,而是张彩玉的丈夫,这个男人是个不可多得的好男人,张彩玉刚刚学习的时候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而她的丈夫却一直包容着她,一直支持她,所以在第一次见到她们夫妇的时候,我就郑重并严厉的和张彩玉说:“你找到了一个好男人!”我不知道我当时的这句话张彩玉有没有听明白,但我坚信现在的张彩玉一定明白了这句话,让我们一起祝福这个幸福的家庭更加幸福吧!

 

我 家 已 经 改 变了

                ——写在结婚6年纪念日

文:张彩玉

 

    结婚6年,值得庆幸的是去年9月接触了中国家长教育工程,听到了郑委老师的《从自然型父母向智慧型家长转变》的转变观念的课,这课程我连续听6—7次,还看书和光盘。接着迫不及待的参加郑老师的各种形式的培训。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二:一是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二是孩子的问题本质是家长的问题。也真实的在指引着我们的生活。

 

     —、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

 

     记得第一次和郑老师面对面交流的时候,老师说:“你有个好老公。”我还不以为然心里有那么多的疙瘩和不满。现在说来很惭愧:从我知道自己怀孕开始起,一直很用心的在孕育着孩子,因为这孩子对我们全家来说来之不易,在医生判处我不能自己怀孕时,我已经很茫然,心理求子心切的心情难以言表。当突然有一天知道自己自然怀孕的时候,急切呵护孩子的心油然而生:放弃工作精心养胎,和老公分居,独自住在公公婆婆家全权由他们照顾养胎。孩子出生了自然也不用细说,全心全意的在孩子身上。老公对我的这些作为没有任何的反对,只是默默的承受,还时不时的给我提醒,我都不以为然,一切以孩子为中心。

 

    反过来,我还时不时的把自己的委屈和抱怨一股脑的向老公发泄,不分场合,不分时间。老公还是承受着,每一次我的发泄,都是我自己开始,老公收场。有时候觉得吵架都没劲,迫使他回应我。不管我怎么刺激,都是我唱独角戏。

 

   一系列的行为致使了孩子和我很亲,容不得爸爸和我有丝毫的亲昵动作,偶尔有,被孩子发现都是孩子大发脾气,更胜者对爸爸拳打脚踢。我还沾沾自喜,觉得孩子和我好。

 

    真的,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听完课后跟孩子一起大声朗读“儿子口诀——爸爸才是妈妈的最爱,我不是,”和“妈妈口诀——儿子,妈妈爱你,但爸爸是妈妈最爱的人,因为他才是陪伴妈妈一生的人”,记得第一次读时孩子还很不认同这个口诀,一个劲的强调,我要妈妈,妈妈是我的,还很亲昵的搂着我的脖子使劲的亲我,抱着我,担心我要离开似得。

 

    在读了几次以后,孩子自然的接受这些理念,再有亲昵动作,孩子也看着,有时候也会围过来和我们亲在一起,还会说:“我爱爸爸妈妈。”好幸福

 

    孩子理解了,自然的我也由重心在孩子慢慢的向爱人转移了。记得爱人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终于知道还有老公哦!”很汗颜,但一切都还为时不晚。自从学习以后,改了以前的唠叨变为现在的贴条,改以前的争吵变为现在的自我反省,改以前的看对方缺点变为现在的看人优点,越看越开心,一开心一切都随之变好,真可谓境随心转。

 

     夫妻关系重于亲子关系,家庭伦理五伦关系也以夫妻关系为首。夫妻关系直接影响着父子关系,兄弟关系,君臣关系(公司领导关系),朋友关系。真的,现在我也很能体会我的转变给我们大家庭带来的变化。和公公婆婆之间的关系,和我妈妈的关系,少了争吵,多了和谐!少了辩论,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关心和照顾。。。

 

    正确的观念引导正确的人生,仅此一点让我家已经有了很多的变化,想要细细说来实在太长,我也只能很笼统的讲述着大概的变化。然而最值得我用更多的篇幅来说的是孩子的问题本质是家长的问题,这个观念引导着我尊重孩子,学会放手,学会和孩子交流,学会理解孩子的心理,在孩子成长的过程真真切切的行之有效,屡用屡成。

 

     二、孩子的问题本质是家长的问题。

 

     “父母不等于家长”。当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的时候,我还嗤之以鼻,心想:父母不是孩子的家长,那谁是?“孩子的问题本质是家长的问题”。我都生了孩子,凭什么都是家长的问题?

 

    现在想来真的是很愚痴的问题。回顾我自己:我一贯执行“棒头上出孝子”的理念。所以在接触家长教育工程之前,孩子被打的几率很平凡,如果有人在旁边劝说,那孩子更是受到更狠的打,更不用说唠叨,指责,命令,讲道理等等一系列的手段。汗颜!!!

 

    1、学会和孩子交流

 

    记得印象最深的一次:孩子在玩水,在洗手间玩的还不过瘾,端了一盆满满的水到客厅接着要玩。一盆满满的水经过过道,到客厅,一路撒过来,看的我心里那个急。按照我以前绝对是冲过去夺过盆,还要对孩子大吼:看看,水撒的到处都是。还要很利索的拿着抹布去把地擦干净。郑老师说过智慧最首要的是要闭上嘴,然后找原因,想办法。我马上对孩子笑脸相迎:“水真好玩,卫生间太小了是吗?”孩子立马回答是的。

     我接着说:“哦,搬到这里地方大,是吗?”孩子又说是的。

   “妈妈看到地上都是水了哦。”

     没想孩子回头看了下立马转身去拿抹布很用心的趴地板上擦起了水来。然后又把水端到卫生间倒了,换了用小瓶子在装水玩了。

 

    真的,很坦然的和孩子去交流,孩子也很能理解自己做的是否合适,孩子自己会自我调适。而且我最终的目的也达到了,在不发脾气,不亲自动手的情况下。

 

     2、 理解孩子

 

     记得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还刚学会走路时,一次孩子要玩荡秋千,前面正好有别的小朋友在玩着,孩子冷不丁的冲了过去,在荡着的秋千一下冲过来把我孩子冲了出去,受到了惊吓,孩子惊哭了起来。听了这样的哭声,我自己也头脑发热,手足无措,真不知道该怎样才好,很是惊恐的抱起孩子。旁边还有人在一直在说着:不得了了,这么大的力量冲过来,孩子肯定受伤了,快带去医院看看。。。更让我急不可耐,那种焦急的心情难以言表,眼泪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抱着孩子快速的向家里冲去。最后到家,给孩子清洗干净,发现什么伤痕也没有,仔细的排查看有没有骨折之类的,一切都很正常。只是孩子依偎在我怀里久久的不肯离开,也不能接受别的任何人抱他。后来看到秋千都不敢再去坐,到现在孩子都还有印象。

 

    现在再回头看这事:我只要给孩子安慰,理解他受到惊吓,自己稳定自己的情绪,用注意力转移法,相信孩子也不至于长久的沉浸在这样的阴影中。

 

     前不久刚发生的事:我孩子到车里取东西,取好了自己在开关车门,觉得很好玩。我提醒说:小心夹到手,会很痛的。孩子还是继续玩着,没把我的话当话。我无奈,就在旁边看着。还真是,一下把自己的手夹里面了,孩子哇哇的大哭了起来,还引起了远处的人来探究竟。我上前紧紧的搂住了孩子安慰说:“好痛吧。”孩子边甩手边点头。

 

    “妈妈给你吹吹。”孩子还是点头。

 

     我轻轻的抓起孩子的手给吹着,眼睛看着车门,又跟孩子说:“车门是不是也很痛呀,我们也给他吹吹好吗?”

 

     孩子停止了哭声说:“车门又没有感觉,他怎么知道痛呀?”

 

     “车门真的没感觉吗?你老开他关他,他肯定很生气了,才夹着你的手了。”

 

     孩子点点头,同意我也给车门吹吹。

 

     至此,前后不到两分钟时间,孩子停止了哭声。我再回来问他:“手还痛吗?”

 

    孩子轻轻的摇头说:“还好,妈妈,我没那么痛了。”

 

     很简短的前后一系列的动作和表情给孩子的影响是截然不同的,学习家长教育工程的理念,在我的生活处处受益。生活虽不是智慧,但智慧离不开我们的生活。

 

     3、 学会放手

 

    学会放手,把责任还给孩子。

      在和我孩子(5周岁)同龄的孩子中,老师经常说我孩子生活习惯很好,自己吃饭(米粒不到处撒开),自己穿衣服裤子(前后能分的清楚),自己穿鞋子(左右脚分的清楚),自己大小便。能做到以上这些的孩子在孩子班里还不多。

 

     这些都是孩子自己该做的事我在家里尽可能的都让孩子独立完成。

 

     我国著名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首白话诗《小孩不小歌》:

人人都说小孩小

谁知小孩心不小

你若小看小孩子

便比小孩还要小

     第一次读到这首诗,觉得别有意味。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当我们在对着孩子打和骂的时候,试问下“凭什么?”“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孩子的问题本质是家长的问题。

 

     被尊为幼儿园之父的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Friedrich Wilhelm Frobel)下面这些话,同样也发人深省:

 

     葡萄藤应当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地,不管出自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被破坏。在对待自然物方面,我们的做法常常是正确的,而在对待人的问题上,却会走上完全错误的道路。

 

     现在通过学习,让我很真切的认识了“父母给予孩子生命,孩子成就父母慧命。”“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父母不等于家长,做家长要学习。”

 

      真的,现在我觉得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话说:“一切的问题都不是问题,问题的本身就是答案。”只要我们真的做到闭上嘴,找原因想办法,那就是智慧,智慧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智慧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郑委老师:永远祝福张彩玉全家家庭永远快乐和幸福。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家长都能通过短信、qq群或者在这篇文章后留言,祝福张彩玉全家幸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