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的录制过程及注意事项
(2018-09-27 21:56:54)现代著名的英国教育家Whitehead曾说:“教育是个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一天一天地耐心掌握细节的过程,不存在一条灿烂的空中过道通往学问顶端的捷径,教育就在于是使学生通过树木而见到森林,教育是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过程”。如果立志做一名新教育追梦人,就要以全新的教育观念、精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丰厚的文化底蕴,在一分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小时、一天一天地精心雕琢细节的过程中,播种理想,收获希望。
为了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我录制了一节微课,录制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
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它具有主题突出、类型多样、情景真实、交互性强、可生成性、使用方便等强大的优势,最重要的是它承载着授课者的智慧和启迪,是一种促进优质资料共享的新生力量。
微课的制件步骤
1.选用合适的工具软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制作微课的首要工作是选择合适的工具软件并熟练掌握其操作,录屏软件Camtasia Studio 6.0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屏幕动作录制工具,能在任何颜色模式下轻松地记录屏幕动作(屏幕/摄像头),包括影像、音效、鼠标移动轨迹、解说声音等。Camtasia Studio还具有强大的视频播放和视频编辑功能,可基于时间轴对视频片段进行各类剪辑操作,选用这款具录制屏幕、视频演示功能的工具,制件的工作效率会大幅提高。
2.选定主题
选主题是制作微课的起点,科学的选题是微课得以成功的前提和基础。微课的特点是“小而精”,所以适合做微课的内容最好是核心知识点或教学难点。基于此,我决定围绕一个具体的点切入,针对我班学生急于提升作文层次的需求,并且找不到合适的途径,可见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一个难点,于是我确定将《Learn to polish》做为主题,以此设计微课帮助学生解决相关疑难.
一节完整的微课有微视频、微教案/微学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组成要素,把这些资源整合在一起的先导工作是做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凝聚着教师的智慧和思想,教学设计的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微课的质量。
4.制作课件
本节微课直接使用录屏的方式,教师和学生都不出镜,因此课件是最直观的表现媒体,笔者在为本节课制作PPT时注重做到以下几点:
(1)坚持原创,PPT围绕核心知识点。
(2)PPT界面清新友好,背景与文本、图片颜色和谐,文字大小、间隔合适。
(3)PPT图片控制在7张内,每张图片上的内容精练精确,时间分布合理。
(4)片头片尾插入合适的背景音乐、励志箴言,传递正能量,提升微课质量。
因为本节微课的课件是根据主题原创制作,所以课件的播放与内容的推进高度契合,相辅相成,精致实用的课件为微课增添了亮色,提升了微课的质量。
5.录制微视频
微视频是微课最核心的资源。常见的微视频获取方式有外拍式(借助DV等拍摄设备录制)、录屏式(通过屏幕录像软件自动录制教师对着电脑讲授的内容或操作过程,同时录制声音)、软件合成式(利用图像、动画、视频软件制作或合成动画或视频)。比较了几种方式的特点后,我选择了技术简单但理念更为先进的录屏式,这种方式大幅提升了微课的可视化程度,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更能提升学生的兴趣。为了精准把握教学时间与教学过程,需要在录制微视频前事先设计好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画面字幕以及用时等4个维度。微视频录制步骤主要如下:
(1)启动Camtasia Studio 8.0,选择“录制PowerPoint”按钮。
(2)打开事先制作好的PPT,点击“观看放映”按钮,使PPT进入放映状态。
(3)点击“录制屏幕”按钮,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区域(系统默认为全屏幕),点击“rec”,Camtasia Studio程序就开始对PPT进行视频录制了。
(4)我一边以适当节奏播放PPT,一边讲解PPT上的内容,讲解时尽量使自己的声音饱满有激情,同时注意控制好鼠标运动,指示准确,移动均匀。
(5)PPT放映结束后,按“F10”选择“停止录制”,点击“生成您的录制”,选择“HD”,系统将自动创建MP4文件,然后选择文件保存的位置,一直点击“下一步”,直至“完成”,视频就初步制作完成了。
(6)为增强视频的视觉效果,还要对视频进一步优化,再次开启Camtasia Studio,导入刚刚做出来的初步视频,在视频的主要教学环节增添字幕,并把视频片头片尾的空白部分删除。
(7)为视频配上背景音乐,这节微课选择的配乐是班德瑞的经典作品《安妮的仙境》,音乐柔美清新,营造出轻松快乐的氛围,使学生在收获新知的同时亦能体验音乐之美。
至此,一个新的微视频诞生了。
6.发布微课
发布微课是整个工作的最后环节。一节完整的微课有:微视频、微教案/微学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配套资源,根据微课使用目的不同,发布的方式及资源种类也相应有所区别。
(1)专为学生自主学习而发布的微课,配套资源只需要有:微视频、微学案、微练习、微课件,将相关资源打包后上传到班级Q群,建议学生观看后自行完成练习,教师要了解微课的使用效果并收集学生的反馈建议,以对微课进一步优化。
(2)参加比赛或给教师研讨使用的微课,配套资源需要更丰富:微视频、微教案/微学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将所有资源打包后上传到比赛指定网站或是校园网等公共网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收集评价,有助于更客观地反思自己在微课制作方面的优势与不足,促进微课制作专业水准的提升。
二、精品微课制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教育的世界里,速度重要,方向更重要!制作这节微课的动力来自对微课这一教育新生事物一种新的“课程”资源形态的赞赏,来自对未来课堂的向往。制作微课绝不单纯只是一个技术开发的过程,它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下,以精心具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的一项充满智慧的工作,其最重要的决定因素一定是“人”(教师)。
怎样才能制作一节有魅力的精品微课?在遵循人性化学习原则的基础上,要精心做好制作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同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优化:
1.精选内容,辅以恰当的形式
“大道至简,大象无形”,我们的目标是“在较短时间内运用最恰当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按自己的学习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使他们逐步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
2.科学控制微视频的时长
我国中小学首届微课大赛的数据分析表明:微视频的最佳时长为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太长效果不好用户大多不能坚持看完,太短则讲不清。当然,不同学科、不同学习对象略有不同。
3.保持声音快速且富有激情
统计数字表明语速达到每分钟185~254个单词或300个汉字时,能获得更多注意力,这是因为语速快常常伴随着激情,激情富有感染力,感染力可以让观众更专注。
4.营造单独授课的氛围
教师大多有过这样的经历:为一位缺课的学生补课,通常45分钟的课堂教学内容,只需要10到2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完成。是因为在这种一对一的补课过程中,学生的态度特别诚恳,受环境的干扰最少,注意力特别集中,因此教学效率特别高,这就是具有心理学意义的“一对一效应”。微课也具有人机“一对一”的特征,所以,要提升微课的魅力指数,营造“一对一”单独授课的氛围是一种很智慧的做法,在语言上尽量多用“你”而不用“你们”,用“我们”而不用“大家”,这样,“一对一”的氛围就明显了,学生即使坐在电脑前,也有教师在身旁耳提面命的感觉,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成效自然大大提升。有些微视频中还会在起始与小结等环节插入教师的头像,增强教师的“现场感”和“亲切感”,这也是一种提升关注度的好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