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2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鲁布佐夫(1884.1.24-1949.11.26),生于圣彼得堡,1893-1898年在艺术促进协会的学校学习绘画,1904-1912年在帝国艺术学院绘画系,师从Д.Н.卡尔多夫斯基
К.Е.马科夫斯基和И.Е.列宾,期间曾六次获得学院的主要奖项,并访问了威尼斯、维也纳和巴黎,参观了罗丹的工作室;1912年在诺夫哥罗德的帕维尔.戈里奇纳王子的宫殿度过了夏天,画了一幅帝国风格的室内装饰画,作品在学院比赛中获大奖和艺术家称号,并有权到国外游历四年,他去了德国、法国、西班牙、英国和摩洛哥等,1914年4月1日,抵达突尼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革命,他便决定留在突尼斯工作,一直到去世,由于突尼斯是法国的保护国,鲁布佐夫于1924年又获得了法国国籍,因此他的的艺术作品同属俄罗斯、法国和阿拉伯文化。
1920年,A.A.鲁布佐夫参加了第一届突尼斯艺术沙龙,展出了的122件作品占据了整个大厅,被突尼斯称为“灯塔画家”,以其对突尼斯生活的迷人描绘、采用了类似后印象派的风格而闻名;同年为伦敦画廊提供了250件作品;后来又在巴黎举行了三次个人画展,被授予巴黎荣誉勋章、法国艺术学院勋章、突尼斯邮政勋章。画家的作品多被突尼斯政府收购、被俄罗斯国家博物馆、艾尔米塔什、突尼斯国家博物馆及法国博物馆及私人收藏。1949年11月26日,亚历山大.鲁布佐夫在突尼斯逝世,被葬在突尼斯的博尔热尔基督教公墓(图3)。
图3
与这套邮票同时发行的还有2枚莫斯科首日封(图4、图5)和2枚圣彼得堡首日封、1枚小全张(图6),全张上除2枚邮票外,还有2幅画家的作品:1919年的“贝尼.基尔”(图7)和1914年的“西迪.布.赛义德”(图8),画作都是由梅迪.杜斯收藏。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这里不得不介绍那位生活在俄罗斯的突尼斯人梅迪.杜斯(图9),他是一位商人、连锁餐厅老板,突尼斯梅迪杜斯慈善机构的收藏家兼赞助人。1981年,21岁的梅迪杜斯来到莫斯科大学学习,后来遇到了未来的妻子,于是就留在莫斯科生活,多年后遇到了一个俄罗斯收藏家,让他在突尼斯收集鲁布佐夫的作品,结果当他第一次看到鲁布佐夫的画作时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完全被迷住,想搜集尽可能多的有关他的作品,这之间,也可能与二人的命运产生了共鸣,因为他是在俄罗斯生活的突尼斯人,至今已40多年;而鲁布佐夫则是在突尼斯生活35年的俄罗斯人。
图9
在他搜集的3000多幅画作中就有250多幅都是鲁布佐夫的创作,其中近百幅都在俄罗斯展览过,曾于2019、2022和2023年三次策划并成功到莫斯科展览(图10),有时甚至在突尼斯和俄罗斯同时开展。主要作品有:“突尼斯妇女”(图11)、“阳光街”(图12)、“杏树”(图13)、“法利纳港”(图14)等。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