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罗曼诺夫(1672.6.9-1725.2.8),生于莫斯科,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第五代沙皇、首位俄罗斯帝国的皇帝,被公认为杰出的政治家,史称彼得一世,后世尊称彼得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二位“大帝”之一。2022年6月9日,正值彼得一世诞辰350周年,俄罗斯发行一套1枚纪念小型张(图1),型张主图为画家 В.А.谢罗夫1907年的画作“彼得一世
”(图9),现存于特列季亚科夫画廊,图示为彼得一世带领他的老师、顾问和官员来到正在建设的未来首都——圣彼得堡。
图1
彼得一世是罗曼诺夫王朝第二代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罗曼诺夫和他的第二任妻子维塔利娅.基里洛芙娜.纳雷什基娜的第一个孩子,是阿列克谢一世的第14个孩子,因为阿列克谢一世与他的第一任妻子玛利亚.伊利尼奇娜.米洛斯拉夫斯卡娅有13个孩子(其中只有二个体弱多病的男孩)。1676年,父亲去世,彼得的同父异母长兄费多尔三世即位,
6年后的1682年去世,两任妻子的家族发生斗争,结果让伊凡五世和彼得一世并立沙皇,创造了双重王位,由于彼得当时只有10岁,王权实际由伊凡的姐姐索菲亚.阿列克谢耶芙娜摄政(图2)。彼得和母亲避居在莫斯科郊外的普列奥布拉任斯基,彼得在此酷爱军事游戏,建立并训练“少年军”( 后来成为俄国的禁卫军),经常与外国侨民来往,懂得多国语言,从中学习航海知识和造船技术,深受西欧文化影响。
图2
1689年,彼得一世率领少年军平息索菲亚策动的宫廷叛乱,把索菲亚关进修道院,他把国事交给母亲和舅舅处理,自己仍专心操练少年军。在荷兰大师蒂默曼和俄国大师卡尔采夫指导下,他学会了造船,曾先后几次派团前往西欧学习先进技术,本人化名彼得.米哈伊洛夫下士随团出访,到阿姆斯特丹(曾在荷兰工厂做了6个月的木工和绘图员)、伦敦等地学习造船和航海技术,并聘请大批科技人员到俄国工作,回国后便兴办工厂、发展贸易、文化、教育和科研事业,进而进行军事和民事改革。画家丹尼尔.麦克利斯1857的作品“彼得一世1698年访问伦敦造船厂”(图3)、画家安德烈.利雅布什金的画作“彼得大帝和皇后乘船穿越涅瓦河”(图4)、英国画家戈弗雷·内勒在1698年的名画“26岁的彼得一世”
(图5) ,送给英国国王威廉三世。
图3
图4
图5
彼得一世是18世纪俄罗斯和世界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帝国君主之一,在他统治期间,俄罗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彻底改变了政治、经济、军事和科技领域的本来面貌,进行西化改革,使俄罗斯成为欧洲大国。为了打开黑海的出海口,在顿河畔建立造船厂,建立小型的江河船队,几次远征土耳其的亚速海,终于在1696年占领亚速要塞(图6);为了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与欧洲强国瑞典进行多年北方战争,1702年先后攻占了诺特堡要塞(图7)和纳尔瓦等土地,接着便于1703年开始在涅瓦河口建造未来的首都——圣彼得堡(图8、图9),并于1712年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彼得堡(如今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之一),意大利旅行家弗朗切斯科将此城称为“俄罗斯观察欧洲的窗口”,而普希金在《青铜骑士》(图10)中写有“这里的大自然注定/为我们打开一扇通往欧洲的窗户/坚定地站在海边”;1709年,在波尔塔瓦战役中(图11),歼灭瑞军主力,查理十二率残兵逃往土耳其;1714年,彼得自任海军中将亲率俄国舰队前卫在甘古特海战中,取得海军建立以来的首次胜利,1989年为纪念甘古特海战胜利275周年,苏联发行一套1枚纪念小型张(图12);1721年9月,与瑞典签订了《尼斯塔特和约》,取得北方战争的胜利,夺取了大片土地,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彼得一世被俄罗斯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头衔,并封为“大帝”称号,同年俄国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但直到1917年为止,俄国的统治者一直称为沙皇);1722-1723年,发动侵略波斯的战争,夺取里海西岸和南岸的部分地区,同时继续向远东扩张,侵占堪察加半岛和千岛群岛。
图6
图7
图8

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