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
4枚邮票主图分别为:1792年的科瓦斯尼克(装格瓦斯饮料的壶)、1966年的茶话会雕塑、1980年“莫罗兹科”首饰盒、2020年配猫的瓷碗。
“格热利”这个词有两方面意思,对于艺术工作者来说,“格热利”是享誉世界的俄罗斯瓷器品牌,是一种特殊的白底蓝色釉面的陶瓷绘画;另一方面,格热利是距莫斯科东南约60公里、由27个村庄组成的广阔区域,这里是俄罗斯陶瓷业的发源地,区域中心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国家工业技术学院,还有摆满白底蓝色瓷器的博物馆、商铺及瓷器厂房。
早在14世纪,格热利的工匠就开始利用当地的白胶粘土生产陶瓷,但只生产瓷砖、瓷瓦等普通生活用具及原始的儿童玩具。17世纪末,根据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的法令,
在格热利生产烧制的瓷器只为皇室进贡, 曾在德国留学的化学家德米特里.维诺格拉多夫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圣彼得堡研究出完整的瓷器配方,
于1744年建立皇家瓷厂(涅瓦瓷厂),利用格热利地域的白胶粘土,生产出第一批俄罗斯瓷器,其产品和配方均获得科学家、地质学家米哈伊尔.罗蒙诺索夫的钦佩,开始专为皇家生产日用瓷器和礼品瓷。
19世纪初,在阿法纳西.格雷本希科夫瓷厂工作的的陶工鲍威尔.库利科夫兄弟,在运送粘土的过程中,学会了陶瓷的烧制技术,研究了整个工艺流程,1804年,他决定回到家乡建立了自己的瓷器作坊,成为格热利第一家瓷器厂,这家瓷厂的烧制工艺和配方都是保密的,只有库利科夫本人知道,但没过几年,瓷器之谜便被人解开,结果格热利区域很快出现了多家瓷器作坊,生产出高质量的瓷器,陶工们开始生产乌釉餐具和小型雕塑,并在白色的背景上绘制蓝色的标志性图案,工匠们常把花、树叶、草、动物、鸟类、人物、建筑景观与几何条纹和网格形式的装饰结合起来,有的产品还可看到该物品是礼品和订单的字样。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格热利产品经过一战、内战、二战及经济危机,
陶瓷艺术滑入低谷,很多人认为工艺已经失传。但在50年代后,格热利的陶瓷又开始发展起来,工艺的复兴始于天才陶艺家贝萨拉波娃.娜塔莉亚.伊万诺夫娜,有赖于她对年轻艺术家的培训,由于她们对格热利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为了发展古老的民间绘画,她和亚历山大.萨尔蒂科夫共同开发了一个绘画程序。复兴后的格热利陶瓷艺术深受当地艺术家柳德米拉.阿扎罗瓦的影响,她于1954年毕业于莫斯科工业艺术学院,就在格热利工作,她用造型细节点缀彩绘器皿,巧妙地将绘画和雕塑装饰联系起来,发展了18世纪的珐琅器传统。1972年,在该地区原有6家小型工厂的基础上建立了格热利瓷器联合企业,由六个分厂构成,有1500名高级瓷器技工,不仅生产白兰瓷器,还进行混色彩绘瓷的制作,艺术图案组合有茶话会、食堂场景及自然景观,深受大众喜欢,广被艺术家和博物馆收藏。上述艺术家(阿扎罗瓦、亚历山大.萨尔蒂科夫、贝萨拉波娃.娜塔莉亚、杜纳索娃、图尔金、奥库洛娃等)均为国家奖获得者,柳德米拉.阿扎罗瓦还被授予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人民艺术家称号。
与此套邮票同时发行的还有一套礼品套折(图5-图7)、4枚小版张(图8-图11)、莫斯科首日封(图12)及大诺夫哥罗德和雷奇察首日封、另有上三地的极限明信片,这里只展示1枚(图13)。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格热利产品的标识如(图14),下面还展示了柳德米拉.阿扎罗瓦1978年的作品“茶话会”(图15),娜塔莉亚.贝萨拉波娃的“带盖的水壶”(图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