Н.А.涅克拉索夫(1821.12.10-1878.1.8)(图1),俄国著名作家、诗人、出版商、革命民主主义者,是《现代人》和《祖国记事》杂志的编辑和出版商,他的诗篇语言开创了“平民百姓”的诗风,被誉为“人民诗人“。列宁曾把他同卓越的讽刺作家谢德林相提并论,并经常引用他的诗句来揭露自由主义、取消主义和社会沙文主义。
图1
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涅克拉索夫生于乌克兰波多利亚省文尼察州涅米罗夫镇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军官,退伍后全家迁往雅罗斯拉夫尔祖传领地格列什涅沃村,这里的农民无权地位、伏尔加河纤夫的艰苦生活、经常从门前经过的解往西伯利亚的政治流放犯人,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母亲的爱与支持给他的成长又起了关键作用,他对母亲的敬佩和对社会的不公奠定了日后的创作主题。
涅克拉索夫11岁进入当地的文科学校,父亲想让他从军,16岁送他去圣彼得堡武备学校,但他违背父亲的意愿去圣彼得堡大学旁听,结果断绝了家庭的经济来源。涅克拉索夫只得靠给人抄写文稿和打短工谋生。40年代初,他结识了著名的批评家别林斯基,在后者的帮助下,逐步走上了革命民主主义和真正诗人的道路,加入了《祖国记事》杂志的编辑工作,期间,他编辑了许多作品,著名的有《圣彼得堡集》和《圣彼得堡生理学》,其中包括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作“穷人”及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赫尔芩等人的散文、小说等。1847-1866年,他接手了《现代人》杂志,Н.А.涅克拉索夫、Н.Г.车尔尼雪夫斯基和Н.А.杜勃罗留波夫三人成为该杂志的主攻手,由于三人的名字都有“尼古拉”,因而被称为“三个尼古拉时期”,1866年由于亚历山大二世遇刺案迫使《现代人》被关闭。1868年,涅克拉索夫与萨尔蒂科夫-谢德林、叶里谢耶夫合办《祖国记事》杂志,使杂志成为民主派的阵地,这与他生命的最后十年息息相关,因为这期间,他完成了著名的长诗“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1866-1876)的最后三部,发表了诗作“祖父”、“俄罗斯妇女”,1877年完成了他的最后诗集“最后的歌”,收集了诗人晚年的一些叙情诗。涅克拉索夫的晚年一直有慢性肺病,曾到意大利地中海气候下疗养,1875年又患肠癌,手术后生命又延长二年
但他在病痛折磨中仍坚持写作。去世后,葬于圣彼得堡诺罗德维奇公墓(图2),当时有几千人自发来送诗人最后一程,送葬队伍将棺材从诗人家中送到墓地,这是俄国作家第一次获得的全民荣誉。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他致悼词,称他为“自普希金和莱蒙托夫以来最伟大的俄罗斯诗人”。
图2
1946年12月4日,为纪念涅克拉索夫诞辰125年,苏联发行一套2枚纪念邮票(图3、图4),邮票主图是画家И.Н.克拉姆斯柯依为他的画像;1971年7月14日,苏联发行一套3枚“苏联作家”邮票,其中第一枚就是克拉姆斯柯依为涅克拉索夫的画像(图5),这也成了纪念诗人诞辰150周年的纪念邮票。
图3
图4
图5
1996年10月15日,为纪念 Н.А.涅克拉索夫诞辰175年,俄罗斯发行1枚邮资片(图6),邮资图是卡拉比哈庄园的涅克拉索夫文学纪念馆和诗人的头像,片图是“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的插图。“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是诗人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偶遇的七个农民为寻求“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这个问题的答案,七人相持不下,最后决定去漫游俄罗斯寻找答案,诗人借漫游者的视角,生动再现了农奴制改革后的俄国现实,暴露了沙皇统治当局的残酷和欺骗行径,表明当时俄国是个没有幸福的地方,而只有那些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
图6
2021年6月17日,为纪念诗人 Н.А.涅克拉索夫诞辰200周年,俄罗斯发行1枚纪念小型张(图7),型张邮票主图是诗人的画像,背景是诗人在雅罗斯拉夫尔的卡拉比哈庄园及诗人的狗(图8),同时,加里宁格勒、莫斯科、圣彼得堡、雅罗斯拉夫尔、雅罗斯拉夫尔卡拉比哈庄园(图9)都发行了首日封。
图7
图8
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