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4
 
   柏林战役(1945.4.16-5.8)是二战苏德战争中苏军实施的最后一次战略性进攻战役,也是欧洲战场上最后一场大规模城市攻坚战
。苏军最高统帅部为了彻底消灭法西斯德国,结束欧洲战争,加之英国首相丘吉尔力促英美军队先于苏军攻占柏林,因而决心快速攻克柏林。苏军调动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司令朱可夫)、第2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乌克兰第1方面军(司令科涅夫)及波罗的海舰队一部、空军远程航空兵和国土航空军各一部等,总计250万人。4月16日,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和乌克兰第1方面军同时进攻,分别于18、19日突破德军奥德河-尼斯河防御区,同时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在北面强渡东奥德河出发阵地;4月19日、20日,乌克兰第1方面军的坦克部队从南部进攻柏林,21日突入柏林郊区,而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从东面突入柏林,24日两军在柏林东南会合,25日又在柏林以西会合,封闭了对柏林的包围,使柏林的20万守军成瓮中之鳖。此时位于北部的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强渡西奥得河,连续突破德军防线,保障了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右翼在柏林北部的有效攻击。
 
 
在进攻柏林的战役中,苏军采取多路向心突击和分割围歼的战法,有效堵截了企图突围的德军。
4月26日晨,苏军在柏林上空数千架飞机投下了成千上万吨炸弹和汽油弹,地面上则有近千门各种火炮集中射击,步兵在坦克和配有喷火器和爆破器材的工兵掩护下攻占每条街道、每座楼房,越接近市中心,德军的防御体系越完整,苏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价。28日深夜,最接近国会大厦的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所属的第3突击集团军(库兹涅佐夫上将指挥)第150步兵师和近卫第8集团军(崔可夫指挥)向国会大厦发起猛烈攻击(图5、图8),战斗一直进行到29日深夜,苏军逼进了柏林的蒂尔花园区,该区是柏林的中心区,也是柏林守军的最后一个支撑点,内有政府办公厅、国会大厦、帝国总理府等核心机构。
     
     
     
     
     
     
     
     
     
     
     
     
     
 
  图5
 
 
 4月30日下午6点,苏军再次向国会大厦发动冲击,艰苦地争夺每一层楼和每个角落,21时50分由自动步枪连中尉А.П.别列斯特和И.Я.瑟扬诺夫率领,第150师侦察兵М.А.叶戈罗夫中士和М.В.坎塔里亚将5号红旗(胜利旗帜)插上了帝国大厦主楼圆顶(图6),当天下午3点半希特勒和妻子爱娃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5月2日,德国国防部长魏德林将军率残部向苏联宣布投降,柏林被苏军攻克(图7、图8)。
     
     
     
     
     
     
     
     
     
     
     
     
       
图6
     
     
     
     
     
     
     
     
     
     
     
     
     
 
     
     
     
      
     
     
     
     
     
     
     
     
     
     
     
     
     
     
 
 图7
 
     
     
     
     
     
  图8
     
     
     
     
     
     
     
     
     
     
     
     
     
  图8
 
 
魏德林将军向苏军投降后一周,即莫斯科时间5月9日零时43分,受希特勒继承人邓尼茨的委托,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柏林东部的柏林军事工程学院的食堂大厅内,向苏联及其盟国正式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柏林战役是苏德战争中51个战略性战役之一,为纪念苏联的胜利,最高苏维埃主席团颁发了“1941-1945年伟大卫国战争战胜德国”奖章,共有1350多万苏联军人荣获该奖章,同时有108.2万军人获得“攻克柏林”奖章,600余名参战者荣获“苏联英雄”称号,13人第二次获得苏联英雄金星奖章。现在仍有很多苏联士兵葬于柏林(图9),在柏林特雷普公园还有建于1976年的解放战士纪念碑(图10)。
     
     
     
     
     
     
     
     
     
     
     
     
     
 图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