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苏、俄的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2010-01-30 09:21:07)
标签:

浮冰

科学考察

分类: 科学探索

    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北纬66°33′)以内的区域,包括极区、北冰洋、诸多岛屿、亚欧北美大陆北边的苔原带和部分泰加林带。面积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和岛屿面积有800万平方公里,归属于环北极的8个国家:加拿大、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俄罗斯、美国,但北冰洋仍属国际公共海域。俄罗斯是拥有北极地区领土最大和绵长北冰洋海岸线的国家。

    1914年,俄罗斯飞行员曾5次驾机在巴伦支海上飞行,是北极第一次运用飞机的尝试。1933年8月10日,“切柳斯金”号运输船由施密特率领,从摩尔曼斯克到楚科奇海时,被困在流动的浮冰中并被挤坏(这次事故意外地促成苏联建立浮冰漂流站),1934年2月13日,挣扎在楚科奇海西北角的“切柳斯金”号再度受到冰浪袭击而沉没,104名旅客和船员只好弃船在冰上宿营,苏联动用了若干架飞机进行29次搜寻,救回了所有的人(图1-图3为前苏联1984年发行的“切柳斯金”号营救行动50年的邮票,图案分别为:运输船和路线;沉船;空中救援)。这是北极第一次大规模的空运活动,这次空运作业的飞机在冰面上的起降技术,后来有效地用到了苏联浮冰漂流站的后勤支援工作上,为大规模建立浮冰漂流站创造了必要条件,3年后的1937年5月初,飞行员哥洛文首次驾机飞越北极上空(图4、图5),目的是考察北极海区冰的情况,查明载重飞机有无着陆的可能。5月21日,哥洛文驾驶H-170飞机成功降落在一块4平方公里的浮冰上,建立了“北极-1”号漂流站(1938年6月21日,苏联发行一套4枚纪念邮票,如图6-图9示),当时的站长是帕帕宁,他们在这块冰上漂流了274天,近2500公里,一直坚持到1938年2月19日。

  苏、俄的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苏、俄的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图1                                 图2

                  苏、俄的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图3

               苏、俄的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苏、俄的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图4                            图5

 

          苏、俄的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苏、俄的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图6                              图7

 

          苏、俄的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苏、俄的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图8                                 图9

    1937年6月18日,由机长契卡洛夫和拜杜科夫、别里雅科夫三人驾驶安特-25从莫斯科起飞,首次穿越北极到达美国,连续经过28小时的不着陆飞行,安全抵达波特兰城(图10)。

                       苏、俄的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图10

    自1937年-1991年,前苏联在北极地区设立了31个浮冰漂流站,最后一个“北极-31”号于1991年7月由于财政问题而被迫关闭,自此中断。2003年4月26日,俄罗斯在“北极-32”号浮冰漂流站上升起了俄罗斯国旗,这标志中断12年的北极科考活动正式恢复。据称,被选作漂流站基址的冰块位于北纬85度,离北极点250公里,冰块长3-5公里,厚度4-5米,此前伊尔-76飞机为“北极-32”号空投了约30吨的科研设备、食物、能源和牵引机。

    2004年8月10日,“费奥多罗夫院士”号科考船经29天航行8736公里后终于找到一块合适的浮冰,建造“北极-33”浮冰漂流站,后来便在这块12平方公里的巨大冰块上升起了俄罗斯国旗,他们在此漂流站上还开辟一条长1.2公里的飞机跑道,能保证安-72和安-74在上面起降。2007年8月2日,俄罗斯科考队乘“和平-1”、“和平-2”号深海潜水器从北极点成功下潜至4300米深的北冰洋洋底,并在洋底插上一面高1米的钛合金制造的俄罗斯国旗,在随后的8月27日,“俄罗斯”号核动力破冰船从摩尔曼斯克启程,前往北极,“费奥多罗夫院士”号紧随其后,据说此次要建“北极-35”号浮冰漂流站。如图11、12所示,纪念邮戳如图13。

          苏、俄的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图11

 

   苏、俄的北极科学考察活动苏、俄的北极科学考察活动                   

        图12                       图13

   1961年《南极条约》生效,冻结了各国对南极主权的争夺,但对于北极问题,目前尚无类似条约,因此各国只能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处理北极附近地区的资源开发、大陆架及公海利用的事宜和争端。北极领土纷争始于上世纪50年代,加拿大率先宣布对北极享有领土主权;1983年,美国总统里根签署了《美国的北极政策》议案,强调“美国在北极地区有着独特的关键性利益”;丹麦也提出北极海底山脉是格陵兰岛海脊的自然延伸,丹麦对该区拥有开发权;俄罗斯则一再重申包括北极在内的半个北冰洋都是该国西伯利亚大陆架向北的延伸。

    原来北极地区资源丰富,拥有9%的世界煤炭资源,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有“第二中东”的美称),据推测其储量占世界未开发油气资源的25%,另外还有大量的金刚石、铀等矿藏资源,北极地区的巴伦支海还是世界海产品主要供应基地之一。

    我国曾于1999年、2003年和2008年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北极综合考察,并于2004年7月28日,在挪威斯匹茨卑尔根群岛的新奥尔松建成了首个科学考察站——黄河站。2008年8月21日,还在北纬84°38′的一块大面积平整海冰上建立了“冰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