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哥窟的神庙遗址,大多都地处在广袤无际的丛林莽原,巴肯山,是吴哥王朝都城附近的唯一制高点。登临巴肯山,可以远眺苍茫的原始丛林,俯瞰古朴庄重的吴哥寺。尤其夕阳西下,可以饱览丛林晚霞、古寺落日构成的绚烂辉煌的美丽画卷。去吴哥窟,巴肯山的落日真的不容错过。
----------------------------------------------------------------------------------------
巴肯山:

古代高棉人对山和山神的崇拜,是他们最原始的信仰。历代的都城,只要有山,必然会在山顶建寺拜神,如果没有山,也会用石垒土填,造就一座山,再修庙膜拜。
九世纪末,苏耶跋摩一世迁都吴哥,修建都城就是选择以巴肯山为中心布局新的王都,并在山顶修建国庙巴肯寺。国王把宫殿建在山的最高处,意在这众神聚集的地方,相信自己能与神同在。

巴肯山距吴哥寺西北1.5公里,高67米。登上山顶,可极目远望,丛林神寺,尽在眼前。巴肯山奠定了古代吴哥都城的基本格局,是吴哥王朝重要的历史坐标。
----------------------------------------------------------------------------------------
巴肯寺:

巴肯山的山顶建有巴肯寺,巴肯寺在当时是象征婆罗门世界的宇宙中心须弥山。是吴哥现存建筑中著名的遗址之一。巴肯寺的建造融入了深刻的宇宙象征意义。神庙7层,象征七重天国,最高的一层中央高塔,代表世界的轴心;一至六层共108座神塔,代表四个月相...。神庙一至五层金字塔形台基,渐次层叠而上,各层建有神塔,在每一方塔基正面有33座。神塔阵列整齐,极为壮观。

巴肯寺顶层的中央神塔。



巴肯寺供奉湿婆神。湿婆神化身之一的林伽(男根)随处可见。

巴肯寺建造时期比吴哥寺更早,少量的神塔、神庙都已坍塌。残留的断壁残垣,依稀可见当年的奢美华贵。
----------------------------------------------------------------------------------------
僧人:


神塔前的僧人。手机也让他们贴近了新奇的大千世界。




静候落日的时间,在一处断壁的旁边,伫立着一个僧人。年轻僧人的脸庞瘦削,目光深邃,面容忧郁,在人来人往的喧闹里,安静的在那里凝望沉思。过往的人没有注意到他,他也沉浸在自己的思索里。突然看到这个画面,觉得这个忧虑的年轻僧人,与断壁黯塔相映,那种深沉的气质,强烈的反差,仿佛穿越了那段宗教兴亡,时空变迁的厚重历史,颇有凝重沧桑之感。
抓拍后给他翻看照片,他笑了。
----------------------------------------------------------------------------------------
落日与晚霞:





等到夕阳西下,落日金色的光辉洒向大地,丛林披上霞光,古塔镀上光芒。瑰丽灿烂的晚霞辉映在天际。吴哥的林海莽原、古寺神塔,和漫天血色金光的晚霞,构成一幅梦幻般壮阔大美的落日景象。


喜欢这样把古塔的剪影映照在晚霞里,幻想让现时温暖的霞光复活这些千年沉睡的古塔。

以古老的画框,定格现时最美的夕阳。

太阳终于消落在地平线,游人也快速的散去,巴肯寺又陷于黑夜的平静。
朝阳与落日,每天这样的辉煌大幕都在这里拉开闭合。日复一日,巴肯寺已随时光,走过千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