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上有两个桃花源,一个在您心中,一个在重庆酉阳”。这句酉阳桃花源景区的宣传词,堪称经典。五一假期,虽已是桃花香消花谢的季节,去了酉阳,去了陶渊明先生描绘的那个梦想天堂般的桃花源。



原本想陶公笔下与世隔绝、仙境一般的桃花源,一定是藏在深山,远离闹市的。没想到这里的桃源,就在酉阳的城郊。一条山洞相通,洞内是秦汉的田园村舍,洞外是现代的高楼林立,正如流沙河先生的对联:时光隧道今通古,桑竹田园主娱宾。



桃花源里有桃花溪,溪水自数百米高的溶洞流出,穿过桃花源,润育桃花,润育田园,再流入世间。晋朝时期,桃花盛开之季,引来武陵渔人,溯溪寻踪。一段奇遇,就有了陶公的《桃花源记》。


沿桃花溪上行,大山绝壁横亘眼前,峰回路转之际,惊现出通往桃花源的山洞,巨大的山洞高达百余米,颇为壮观,洞壁建有栈道,数百步木梯,到达洞顶的太古藏书遗迹。




穿过山洞,顿觉得豁然开朗,高山绝壁环抱之间,是一处宁静的远古田园画面。桃花源里森林茂密,桃树遍野,青瓦楼舍散布其间,荷塘藕池,阡陌纵横,俨然是陶公描写的隔绝于世的桃源景象。




这真的是人们向往的桃花源吗?其实,每个人心中的桃花源,一定是珍藏在自己内心最温暖的深处的。每一个人有不同的人生际遇,有不一样梦想追求,心中的桃花源,也一定是千人千面的。也许陶公这种寄情山水,超然脱俗的境界,也不是所有人能耐得住那份清苦和寂寞的。


如果,进来的那个山洞可以隔断红尘,可以隔开烦扰纷争。那就真的可以找一个这样简单的地方,放逐自己。愿意一身布衣,粗茶淡饭;躬耕于野,临池而渔;看袅袅炊烟,听机杼声声;看桃花相映,听朝歌鸟鸣。
只可惜这个地方,只存在心里,和陶公笔下的梦境里。

出桃花源,第一眼就看到税务机构,看来陶公的世外桃源,也逃脱不了课税纳捐的。幡然醒来,桃源幻境,终是白日一梦。

那天,桃花源举办五十二对新人传统汉式婚典。牵手桃花源,结秦晋之好。给古拙的桃花源,平添了喜庆之气(遗憾这个帅气的新郎,被游客挡住了)。

汉风雅叙社团,这些孩子着汉服,重礼仪,内心安宁,衣袂飘飘。远比那些cosplay可爱。

“待我长发及腰,少年娶我可好?”。待到桃花缤纷,携手桃源可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