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痛苦,就没有痛快!
——题记

那晚夜宿在大爷海边,皎洁清亮的月光,映照在雪地,映透过小窗。风平海静,万籁俱寂。
极寒的空气,惨白的月光,怵人的寂静,是很容易把人落入孤独的情绪的。也许是酒精加上咖啡,却一夜都兴奋无眠。在雪山之巅,不眠的静夜,任心中的意愿,没有羁绊的自由遐想...
寒夜漫长,辗转反侧到凌晨四点半,再按捺不住登上顶峰的冲动,叫起小伙伴们,顶着凛冽的寒风,借着手电筒的光亮,沿着雪山开始艰难的攀爬。

拔仙台是传说当年武王讨纣后,姜子牙封神点仙的地方。当地朋友给我解释说,“就是姜子牙提拔神仙的地方,所以叫拔仙台”。名字无从考证,但是,暗夜登上拔仙台,那些森森的石堡,林立的石堆,暗影憧憧,飘雪无声,还真能感觉到有些神秘阴森。

历时五十分钟,登上秦岭主峰太白山的最高顶,海拔3767.2米,我国东部第一高峰。


晨曦之中,放眼四顾,顿时惊叹大秦岭波澜壮阔的云海。广阔无垠的秦岭,茫茫无际的白云,那景象更像是一片深邃博大的海洋。山峦如岛屿,云起如波涛。烟云飘渺像画上的淡墨水彩,云雾翻滚像大海的汹涌波浪,亦静亦动,引人痴望,引人幻想...

天色渐明,旭日的光辉,渐渐染红天边的云彩,霞光万里,为秦岭寒冷的早晨,染上艳丽的色彩,播撒着温暖的光线。
站立在山巅,极目远望,一览众山。看风起云涌,看风云变幻。大秦岭的气质与情怀,开阔于眼,涤荡于心。

山顶四面风吹,寒风刺骨,脸和手都冻得僵硬和麻木,相机也冰冷如铁,小伙伴们都躲进了石堡。独自静立,等候着秦岭的朝阳。一个半小时过去了,还是没有看到盼望的日出。

寒冷的早晨,在万山之巅,虽然没有迎来向往的日出,但那种刻骨的等待,那种用心的坚持,守望与期待之中,何尝不是一段幸福的时间。


朝阳下的拔仙台,古朴庄严,宽阔平地的石堆,是不是在等待点封的众仙?巅峰之上,确有呼云唤雨的气势。

回到大爷海,就有小伙伴提议不走原路返回,走南北穿越线。也有小伙伴强烈反对:因为我们没有向导,没有线路图,路况不明,所剩给养不多,沿途无人区,已没有接待站,没有手机信号,下雪迷路,失踪好多驴友等等。
也许正是这些种种的艰难险阻,拨动了我懒散已久的神经,触动了我沉寂已久的内心。一念之间,毅然告诉小伙伴们:不争论了,走南北穿越线吧。
找接待站的老板要到一张有简易线路的小卡片,用手机把他说的路线录制下来。那老板一再叮嘱:要走八到十个小时,千万不要崴着脚,怕天下雪,天黑一定要走出山。
再托从汤峪下山的驴友,在有手机信号的地方,向山下的朋友转达我们消息,安排到山口来接的车,和带来食品和饮水。
饱餐过红烧鸡汤煮的面条。把所剩的食物清理集中管理,把所有空的矿泉水瓶灌满。背起行装,八点四十分,告别大爷海,兴奋与急切之中,踏上穿越的旅程。
二爷海,海拔3590米。

在大爷海往二爷海去的山梁上,有微弱的G网手机信号,经历了两天的手机信号断绝,顿时觉得找回到现实了。现代人尽享了通讯的便利,依赖之余,一旦隔绝,就感到有一些孤独和惶然了。

三爷海,海拔3440米。

玉皇池,海拔3320米。

从大爷海到玉皇池,高差仅280米,这是一段极难走的路。所有的路,都是些不规则的坚硬石头,人在石头上走,更像是深一脚浅一脚的,在石头堆上腾挪跳跃。尤其是走下坡路,脚板和膝关节,备受着严重折磨。
这世上本来就没有路,画上了路标,还是没有路。一路只得跟着红油漆的指示,找着方向,找着走自己的路。望着漫山的石头,明白了接待站老板说的怕下雪的含义,一旦积雪盖住了路标,是很难走出那茫茫石海的。

这段石头路,竟然走了两个小时,果然我那可怜的脚,被磨起了五个水泡,用创口贴做简单的处理,继续忍痛前行,开场的一段路,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

走过玉皇池,开始在平缓的路上,走过成片的红杉林。

这一段原始的红杉林,或分布在河谷,或分布在山间,顶风傲雪,与坚石相伴。深秋虽然没有了金黄的颜色,但沧桑挺拔的气质,也是太白山红杉树特有的姿势。




走过一段山林,眼前豁然开朗,我们像闯入了上帝的后花园。这里是大片开阔的高山草原,四野无人声,空谷有鸟鸣。千姿百态的红杉树,和大片的高山杜鹃点缀在草原上。可以想象,这里春季杜鹃花开,夏季野花烂漫,秋天红杉金黄,是多么美丽的景象。和小伙伴们相约,明年春秋季节,去这里露营。

历时一个小时,自玉皇池到达药王殿,海拔3120米。



历时一个小时,自药王殿到达南天门,海拔3135米。

自南天门出发,一路浓雾弥漫,因担心雨雪,没敢停歇,急速着下山。


上山容易下山难,六里坡是一段几乎七十度以上的山坡。树上的红漆指示道路,在原始密林里穿行。道路其实是乱石和树根,每走一步,不知道要撕裂脚上的哪一处痛楚,一坡走下来,脚上的水泡变成血泡,血泡终于也给磨穿了。

这个无名山口,居然也有G网的信号。精疲力尽,细雪纷飞的时候,却有电话响起,那份温暖油然而生。感谢亲们,那些天你们的牵挂担心,你们无数次的呼叫找寻,我都记住了,在此一一再谢。


路过的一处石海,大小的坚石,从山顶一直倾泻到山底,浩浩荡荡,蔚为壮观。自然的神力,岂是人类所能匹敌的。

十四点,分吃过干粮,喝过热腾腾的开水,补充完体力,怀揣着最后一小袋牛肉干,继续赶路。

又历时两个小时,自南天门到达老君殿。老君殿的门边,贴着寻找失踪驴友的寻人启事,还挂着有熊出没伤人的提示招牌。


路遇到的一支十三人的河南驴友队伍,他们计划两天登上大爷海。这是一天中,在山里唯一的一次遇见。

走出老君殿,脚上的鞋却终于没经得住考验,就这样用救生绳绑着继续走,磨断了再绑,一直坚持到最后。这双跟随我多年,跑过川藏、青藏、内蒙的皮鞋,在秦岭终于功成身退了。

自老君殿到铁甲树,大多路沿溪流下行,那一段路有碧水绿潭,瀑布飞流。只是天色渐黑,我们急于出山,无暇流连再美的风景,这一段的景色,也是值得补上的。
最终,还是赶了一个多小时的夜路,于十九点四十六分到达铁甲树,共历时十一小时。加上上下拔仙台的路程,全天徒步了十三小时。
黑夜里,看到来接我们的车灯,那是史上最明亮的灯光啊。一口气喝完四瓶矿泉水,饱食送来的干粮。和来接的朋友玩笑:今天你最帅了。也在此感谢陪同我登山的小伙伴们,你们无怨无悔的走过这一路艰险,还在路上分担着我的行装。从铁甲树回到宝鸡眉县,公路里程150km,历时三小时车程。
一次穿越,一路风雪。追寻前路最美的风景,我的脚步永不会停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