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一直很忙,临时有重要事到河南焦作,意外联系上失散几年的郑州朋友,怎么说也要留驻叙旧,于是多停留半日,匆匆游览少林寺,也算了却了少年时对少林寺向往的心愿。

电影《少林寺》上演时,正是要小学毕业的年纪,一场电影,就把英雄豪杰的形象,崇拜在了那几个武功高强的和尚。练功习武,当时就是我等顽劣孩子的最高理想追求。
那时候的家乡,长江三峡电站没截流。在枯水的季节,洄水河岸,会沉积成银白色的沙滩,那沙滩洁净细腻,疏松柔软。正好学校附近,就有个叫“沙湾”的沙滩,那就成了我们天然的练功场。每天中午一过,几乎全校所有的调皮学生,在那里聚集了,沙滩就成了全武行,练气功、练铁砂掌、练鹰爪功、练无影腿...
在学校的各级各班,少林武当,各有高手;南拳北腿,自成江湖。练到一定“境界”,就有了门派之争,自然要理论和比试出个胜负输赢,沙滩上也就成了比武的擂台,天天有单挑或群殴,一阵拳脚交加、呼啸翻滚之后,胜者自然趾高气扬,败者抹泪擦伤,愤然吐血而去,暗自苦练以待复仇之日。
现在看来,当时虽经皮肉之苦,倒也练就了遇挫愈勇的性格。当时“比武”之间,最大的是招数和套路之争,几经吃亏过后,才明白了一个道理,打架哪有套路,打赢才是目标,人生何不是如此,哪有固定的规则和道路,山重水复,游刃有余自然就是高手。
经常在河滩上疯玩,把下午上课的时间也忘了,功夫正练到忘形处,多会听到一声狮子吼,那是敬爱的老师捉拿来了,一阵风般像猴儿一样敏捷地逃回教室,没跑脱的,在老师的押送下,背着一大堆没来得急拿走书包,提着那些跑丢的鞋子,焉嗒嗒送到老师的办公室,那些跑脱的猴儿,也得赶快写好检讨书,去办公室换回书包和鞋子。
如果哪天听到的那声暴喝,是在喊某个人的名字,其他的人就都不会跑,都知道那是他严厉的家长捉拿来了,他多半会呆若木鸡,束手就擒,其余的人幸灾乐祸,等着看现场直播,开场就是狂风暴雨样的毛揍,老爸倾力赠送的拳脚,功夫再高,也没谁敢回复的,一般不揍得痛哭哀号,那打戏是不会结束的。
就有两个同学,因受了打击,再有心怀对少林寺神往,在江边码头,径直登上客船,回首给同学们抱拳作别,直奔少林寺而去。那种壮士一去的气概,让我景仰了好久。那段时间,我为练就英雄本色,练丢了两个书包,被江水冲走了三双鞋,挨老爸揍的次数,也不计其数了。
现在看到嵩山脚下,数不清的武校,数不清的孩子,在练功习武。他们还痴迷在那个传说,还是把英雄之梦寄予少林,我不得而知,想起少年事,说不出的味儿。

藏经阁。有几多武林高手,在夜间潜入,偷读武林秘籍的地方。

达摩祖师爷。

少林鼓楼。

五百罗汉参见佛主壁画,据说六十年颜色深的会变浅,浅的会变深,留此为证,六十年后,我去验证。

塔林。

新修建的门坊。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