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隋唐天津桥遗址

(2017-06-26 10:16:40)
标签:

洛阳

隋唐洛阳城

天津桥

洛河

古代桥梁

隋炀帝于大业元年(西元605年)隋在汉魏洛阳故城以西约九公里处营建新城。新城南跨洛河,面向伊阙。为解决出行问题,隋炀帝让通晓风水之道和懂得天象之事的杨素与宇文恺负责在洛河建桥。

隋大业三年(西元607年),该桥建成。初建时,这座桥是一座用船连接而成的浮桥(以铁索构连洛水南北,并隔江对筑四楼)杨素与宇文恺认为,洛阳是帝王居所,洛河水又像天上银河,于是,这座桥便被命名为“天津桥”。
古时皇帝尊为“天子”,渡口称“津”,故名曰“天津桥”,为都城之胜。桥上设一亭,每逢皓月当空,于黎明前登桥临亭俯望,四周碧水皆能见月,乃洛阳八景之一──“天津晓月”。

唐时改为石桥,又称洛阳桥。北与皇城南门端门相应,南与定鼎门大街相接,桥上原有四角亭、栏杆、表柱,两端有酒楼、市集,行人车马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拂晓,漫步桥上,举首可见一轮弯月垂挂天幕,俯首河面波光粼粼,偶尔又传来洪亮悠扬的钟声。清雅幽静的意境使“天津晓月”成为著名景观。

天津桥自隋朝建成至元朝废弃,其间屡毁屡建,命运多舛:瓦岗军攻打洛阳时,天津桥被李密的一把火烧毁;唐高宗时,天津桥又两次被毁;武则天时,天津桥被毁一次;唐中宗时,天津桥损毁严重;唐玄宗时,天津桥两次被毁;晚唐时,天津桥又遭焚毁;后唐时,天津桥因遭水患被毁;北宋时,洛河水患也多次冲毁天津桥。
http://s15/mw690/001MCeAOzy7car1Z5FA6e&690
宋徽宗“政和四年(西元1114年)八月十日,京西路都转运使宋升奏河南府,天津桥依赵州石桥修砌”,并由专人“彩画到天津桥作三等样制修砌图本一册进呈,诏依第二桥样修建”。此时,天津桥仿赵州桥建造,其已是多跨石拱桥。北宋灭亡后,直到金、元、明初洛阳战火不断,天津桥也未幸免,毁于战火之中。
http://s8/mw690/001MCeAOzy7carImOnJb7&690
民国时期在天津桥遗址附近建一碑亭,伫立于洛河中央。

西元2000年,考古人员在今洛阳桥西约100米处的洛河河床下,挖出顺向排列的4个桥墩,桥墩下垫有枕木,上铺方石,桥墩跨度均为15米,均呈龟背形,长20余米,宽近20米。考古人员判断,这里便是天津桥的位置所在。在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还发现,天津桥两岸均以青石为堰,用以拦水,保护河岸。
 武则天时的天津桥,桥墩为龟背形,以减小流水对桥体的冲击,它是我国古代最早以龟背形桥墩为支撑的桥梁。天津桥创造了我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两个“最早”。天津桥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用铁链连接船只而成的桥梁。据史料记载,天津桥初建时,长三百步、宽二十余步,为用船连接而成的浮桥,船与船用铁链连接,桥面平整,桥身稳固。桥两头各有一座用来固定铁链的重楼。桥上管理人员日夜值班,并根据洛河河水的涨落情况,调节铁链高低。为使高大的楼船顺利通过,桥体还可自由开合。
                            http://s15/mw690/001MCeAOzy7caubCGsuce&690
                                                              隋唐洛阳城复原规划图

天津桥的美景为历代文人骚客留下许多发挥文采的空间。“白玉谁家郎,回车渡天津。看花东陌上,惊动洛阳人。”李白的这首诗,说的便是天津桥,寥寥数语,道出此桥的迷人景色。“津桥东北斗亭西,到此令人诗思迷”表达了白居易经此的心潮澎湃。刘希夷的“天津桥下阳春水,天津桥上繁华子,马声回合青云外,人影动摇绿波中”描述了天津桥的繁华。李益的“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是赞扬天津桥的醉人景色。孟郊的“天津桥下冰初结,洛阳陌上人行绝。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勾勒了一幅天津桥的冬景画卷。

http://s14/mw690/001MCeAOzy7casfoGLj4d&690

如今,天津桥已不复存在,洛河宽阔的水面淹没了天津桥仅留的桥墩,也淹没了当年隋唐盛世的繁华。

                                                                                                                                               文:洛阳市文物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