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古代壁画馆是河南省第一座以墓葬壁画为陈列内容的专题性展馆。展出面积1200平方米,基本陈列由《古墓壁画的发展历程》、《河南古墓壁画》和《古代壁画科技保护》三大部分构成。共展出西汉、新莽、东汉、北魏、唐、五代、宋、金等8个朝代(时期)的15座墓中的壁画53组90余幅壁画和彩绘雕砖。壁画墓的墓主人身份多样,上至皇帝、嫔妃、达官贵人,下至地方小吏、普通百姓。这些精美的壁画在很大程度上是当时人们思想和文化生活的真实反映。
http://s12/mw690/616ca2d2t7c0ad1dd3bdb&690
同时,这些壁画图像清晰,题材广泛,涵盖天文、地理、人事、神灵、孝子故事等内容,堪称一部用图像绘就的中国历史。
http://s13/mw690/616ca2d2td86c34060b9c&690
墓葬壁画,源远流长。现知其肇始于西周,成熟于西汉,发展于魏晋,兴盛于隋唐,延续于五代,直至于辽宋金元而不辍。它是一种特殊的历史遗存,具有其它类型的文物,乃至于典籍资料无法比拟、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它以丰富的题材内容,直观、生动的形象,成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思想史、美术史最真实、最可信资料。
http://s1/mw690/616ca2d2td86c383cbb70&690
地处中原的河南以及古都洛阳,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历年来已发掘近百座绘有壁画的古墓,目前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与河南古代壁画馆共收藏了八个朝代(时期)的15座的壁画墓内、总面积近400平方米的壁画,主要有浅井头西汉空心砖墓壁画、北魏元怿墓壁画、唐睿宗孺人唐氏、崔氏墓壁画、北宋富弼墓壁画、梁庄北宋墓壁画、金代彩绘雕砖等等。
http://s8/mw690/616ca2d2t7c0ad34cf7a7&690
(上图)馆内布展
河南已发现的古代壁画墓现知有百余座。但是这些壁画墓能保存下来供人观赏的却是凤毛麟角,尤其把壁画揭取下来进行精心修复、加固能在博物馆展出者更是少数。这里陈列的实物真迹壁画,有的绘在砖上,有的是先雕刻再彩绘,更有的绘在涂抹一层白灰的土壁上。通过对这些真迹壁画近距离地观察审视,从而可以感知古人绘画的高超技艺和要表达的审美思想与情趣。
其中目前洛阳地区所发现汉代壁画墓16座,北魏壁画墓6座,唐代壁画墓6座,五代壁画墓1座,北宋壁画墓9座以及金元壁画墓7座等。壁画内容丰富多彩,显示了古人丰富、神奇而浪漫的想象力,这其中既包括玄幻的神仙世界,也有饮酒、出行等世俗生活。
两汉时期受“事死如事生”丧葬观念的影响,汉代流行厚葬习俗。在墓中绘饰壁画即是厚葬习俗的表现形式之一。汉代,由于黄老思想、神仙信仰、阴阳五行、儒教神学等并行于世,且在不同程度上指导和制约着人们的思维、行为。在这种背景下,墓葬壁画的内容自然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面貌,天上地下的神仙鬼怪、人世间的生活万象无不包罗其内,正如东汉王延寿在《鲁灵光殿赋》中描写的那样“图画天地,品类群生”。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辟邪升天、世俗生活和历史故事。
汉墓壁画气势深沉雄大,物象注重生动神似,线条流畅洒脱,色彩夸张浪漫,为中国以线条加填色为主的国画奠定了基础。
http://s1/mw690/616ca2d2td86c4a56cbd0&690
(上图)洛阳磁涧西汉墓壁画(天界图)
两汉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达,这为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提和保障。汉代是墓葬壁画这一丧葬艺术形式的形成期,同时也是其应用的第一个高峰期。目前发现的汉代壁画墓有80多座,有25座在河南。时间最早、影响最大、内容最丰富、艺术水平最高,对后世墓葬壁画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奠基意义的几座壁画墓,如永城芒砀山西汉梁王墓、洛阳西汉卜千秋墓和烧沟61号墓等就在河南。河南的汉墓壁画是研究汉代丧葬信仰和墓葬壁画的发展演变的珍贵资料。
http://s12/mw690/616ca2d2td86c5a073dfb&690
(上图)洛阳磁涧西汉墓壁画(天界图)
洛阳西汉磁涧西汉墓壁画(天界图),2000年发现于洛阳市新安县磁涧镇里河村。该墓遭盗掘破坏。由壁画砖的形制,可断定该墓的形制与建筑方式一浅井头西汉墓主室相同。据壁画内容和人物形象和人物形象推断,该墓年代应为西汉。
http://s8/mw690/616ca2d2t7c0ad9c6b057&690
(上图)洛阳西汉磁涧西汉墓壁画(天界图之伏羲)
http://s15/mw690/616ca2d2td86cab7ca81e&690
(上图)洛阳西汉磁涧西汉墓壁画(天界图之玄鸟朱雀)
汉代人具有无比神奇、浪漫而丰富的想象力,他们认为天上有一个美妙绝伦的极乐世界,是长生不老的神人和神兽生活居住的地方。如果人的灵魂能到达那里,就会获得永生。天界图通常包含有朱雀、伏羲、太阳、白虎、双龙、仙雀、二龙穿壁、神人、月亮、女娲等,把天界图画在墓室里就能起到引魂升天的目的。
http://s6/mw690/616ca2d2td86caeba1165&690
(上图)洛阳浅井头村西汉墓壁画(天界图之金乌)
1991年发现于洛阳市浅井头村南。该墓由空心砖砌成,由墓道、墓门、墓室及耳室组成。墓室南北长4.52米,东西宽2.1米、高1.8米,墓脊顶为斜坡式。壁画分别在墓顶平脊砖的底面和斜坡砖上。
http://s10/mw690/616ca2d2td86cd6fe0939&690
(上图)洛阳浅井头村西汉墓壁画(天界图之月宫玉蟾)
“洛阳浅井头村西汉墓壁画”、“磁涧西汉墓壁画”、均绘制着“天界图”。这些壁画多采用红、黄、黑等色彩,历时千年,依旧颜色绚丽,看上去犹如新作。
http://s5/mw690/616ca2d2td86cf1ad66c4&690
(上图)洛阳浅井头村西汉墓壁画(天界图之二龙)
透过这些壁画,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所设想的一个美妙绝伦的极乐世界: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身姿飘逸,伏羲捧着黄色的月亮,月亮内有蟾蜍;女娲捧着橘红的太阳,太阳内有金乌鸟,代表着古人“阴阳调和”的思想。此外,还有西王母、东王公等神人形象以及玉璧、云气等元素。
http://s16/mw690/616ca2d2t7c0ae5da290f&690
(上图)洛阳浅井头村西汉墓壁画(四神图)
四神,古人认为,四神具有“镇四方,避不祥”的神性,把它们画在墓中能够驱凶辟邪,帮助墓主人的灵魂升入天界。四神当中的青龙、朱雀、白虎出现的比较多,如:河南博物院所藏西汉四神图.
http://s12/mw690/616ca2d2td86d530fb78b&690
(上图)洛阳浅井头村西汉墓壁画(伏羲与金乌)
http://s8/mw690/616ca2d2td86d596f1ca7&690
(上图)洛阳偃师辛村新莽壁画墓,年代为西汉新莽时期(西元8年~西元25年)。
洛阳偃师辛村新莽壁画墓1991年发现于偃师高龙(今偃师市高龙镇)辛村。墓坐北面南,空心砖砌筑而成,由竖井墓道、墓门、墓室及耳室组成。墓室平面呈长方形,顶部作四坡平脊形式,墓高2.04米。墓室被砖砌的勾栏门和隔梁分成前、中和后室三部分。随葬器物有罐、仓、灶等13件陶器,均为泥质灰陶或灰褐陶。根据墓葬形制和器物判断。
http://s13/mw690/616ca2d2td86d67100f2c&690
(上图)洛阳偃师辛村新莽壁画墓(庖厨图)
该墓壁画从前(南)至后(北),共8幅,主要绘于前室东西壁、勾栏门门额、中室东西壁和中、后室之间的隔梁上,最精彩的是中室壁画。中室西壁绘庖厨图和男子六博、宴饮图,东壁绘乐舞图和女子宴饮图。这组壁画以众多的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的动作形态,真实地描绘出当时贵族阶层浮华奢侈的日常生活场景。此外,该墓壁画采用没骨画法,反映了汉代绘画技法已经不满足固有传统,开始从多方面探索画面的表现形式和技法。
http://s8/mw690/616ca2d2td86d70149cf7&690
(上图)洛阳偃师辛村新莽壁画墓(男子六博图)
http://s14/mw690/616ca2d2td86d7f062f0d&690
(上、下图)洛阳偃师辛村新莽壁画墓(神兽伏羲女娲图)
http://s14/mw690/616ca2d2td86d85f731dd&690
在偃师新莽时期壁画墓,第一幅图在墓室勾栏门之上的横额处,中间绘瞪目熊头,盆口利齿,女娲居左,人首蛇身,双手托月,月中桂树。伏羲居右,人首蛇身,双手托日,日中金鸟。
http://s6/mw690/616ca2d2td86d8856fae5&690
(上图)洛阳偃师辛村新莽壁画墓(西王母凤鸟图)
第二幅图在中后室之间的横外额上,上为西王母,下为祥云瑞兽,两侧三角形空心砖上各绘一展翅朱雀,图形对称,画面具有天宫河汉的神话内容。
http://s2/mw690/616ca2d2td86da86b9f01&690
(上图)北魏清河王元怿墓壁画(仪仗武士图)
元怿壁画墓位于老城北2公里的洛孟公路东侧瀍河西岸。墓上有冢,高约15米,直径30米,旧时称青菜冢,后又被讹传为司马懿坟。1948年该墓被盗时出土一方墓志,墓志长95.5厘米、宽100厘米。从墓志内容可知此墓为北魏元怿墓。该墓由墓道、前甬道、石门、后甬道、墓室构成。墓室为四周略带外弧的方形,长、宽约9米,小砖砌成,顶部已塌,但仍可看出为穹隆顶。
http://s13/mw690/616ca2d2td86dc1eef99c&690
(上图)北魏清河王元怿墓壁画(仪仗武士图)
该墓的墓室及甬道绘有壁画,因被盗严重,墓室壁画已遭破坏,内容无法辨识。甬道两侧各绘仪卫武士两个,个头与真人相仿。壁画的绘制方法是在砖壁上涂抹约1厘米厚的白灰膏,抹平后用红黑二色作画,黑色线条勾勒人物及衣褶轮廓,红色平涂填色。
部分文字资料: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河南古代壁画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