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宋二程家族墓园

标签:
文化 |
分类: 【河洛历代名人墓】 |
地址:洛阳市伊川县城西
年代:宋
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两程墓园位于伊川县城以西白虎山(荆山)下,是宋代理学大师程颢、程頣和其父程珦的墓园。宋凉佑元年(1241),宋理宗诏二程从祀孔庙,封程颢为河南伯。
二程墓园1963年6月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规模建制宏伟,园外广场宽广大气。
二程的理学思想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天理治国”“视民如伤”是重要的治国重民思想,两程批佛老、重纲常、以农为本、重义轻利、利不妨义、克已去私、以教为本、学莫贵于自得、博学而守约等学说,不仅在历史上有重要影响,在今天也有积极意义。
墓地东西长205米,南北宽138.8米,占地40余亩。园内有古柏537株。程园包括程祠、二程墓两部分。前为祠庙,后为墓冢。程祠由门楼,厢房,大殿组成,墓地在陵园西北隅。程氏父子墓成品字形,上为程珦墓,左为程颢墓,右为程颐墓。墓前均竖有墓碑。
园内古柏森森,翠柏成林.....
左手偏门内是陵园入口,有几通石碑,分别是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年间重修程园的纪念,足以证明封建统治者对程朱理学的重视。
二程,即程颢、程颐,是亲兄弟。原籍中山博野(河北正定),其曾祖程希振死后葬于伊川(城关),其家迁居洛阳。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居嵩县程村。宋哲宋为表示尊崇二程,赐坟地祭田212亩,坟院中建祠。
“二程夫子林”的碑刻是韩国程朱学会会长赵殿卿所题.....
一重院落为两程祠,里外两块匾额分别是“伊洛渊源”“希踨颜孟”.....
殿内供奉着程氏父子三人的塑像....
廊柱上的一幅对联,“自古汉唐无双士,于今伊洛第一家”,充分表达了光宗耀祖的喜悦和自豪...
墓园神道上的宋代石刻翁仲.....
宋代石羊....
宋代石虎.....
另一部分是新的,有程氏后人立碑为证....
世界程朱学研究会所立的“河洛传心”碑....
墓前神道....
程伯温墓....
程颐墓.(1033-1107)
他与兄长程颢都是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被世人称为二程。他们出身于官宦世家。兄长程颢字伯淳,长期居住洛阳聚徒讲学;程颐前后从事讲学和著书达30余年。二程思想各有侧重,程颢著有《定性书》、《识仁篇》等,程颐则有《易传》、《颜子所好何学论》传世。因二人在重大问题上意见一致,后人对他们的思想言论不加细分,便将两人的语录和著作合编成《二程全书》。
程颢墓.(1032-1085)
程颢、程颐在前人理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整套哲学思想。他们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道”,万事万物都是由“道”派生出来的,君王要治理好国家,必须“行以顺道”,以德为主,与法制兼顾。这些思想自成一家,独成体系。因二程一生主要活动在洛阳,所以,后人就把他们创立的这套思想体系称为伊洛学派。后来,经过朱熹的提倡、研究和深化,最终使二程的理学思想发展为“程朱理学”。
园内古柏郁郁葱葱很是寂静...
拍摄于2006年8月
“程门立雪”故事
“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家喻户晓。它出自宋代著名理学家将乐县人杨时求学的故事。
杨时从小就聪明伶俐,四岁入村学,七岁就能写诗,八岁就能作赋,人称神童。他十五岁时攻读经史,熙宁九年登进士榜。他一生立志著书立说,曾在许多地方讲学,倍受欢迎。居家时,长期在含云寺和龟山书院,潜心攻读,写作教学。
有一年,杨时赴浏阳县令途中,不辞劳苦,绕道洛阳,拜师程颐,以求学问上进一步深造。有一天,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因对某问题有不同看法,为了求得一个正确答案,他俩一起去老师家请教。
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浓云密布。他们行至半途,塑风凛凛,瑞雪霏霏,冷飕飕的寒风肆无忌惮地灌进他们的领口。他们把衣服裹得紧紧的,匆匆赶路。来到程颐家时,适逢先生坐在炉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打扰老师,就恭恭敬敬侍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
这时,远山如玉簇,树林入银妆,房屋也被上了洁白的素装。杨时的一只脚冻僵了,冷得发抖,但依然恭敬侍立。
过了良久,程颐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他通身披雪,脚下的积雪已一尺多厚了,赶忙起身迎他俩进屋。
“程门立雪”就由此而来,成为千古佳句,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