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堪称抗战第一大捷的“墙缝大战”有何真实?

(2016-07-30 17:11:54)
标签:

转载

本来我不想纠结镜泊湖连环战之墙缝战了,为何,继续纠结的话,大家都知道谁的名声会被低落。
静悄悄地这件事是可以结束的。
今天一个老兵对我说,我是在平型关大捷先锋团当兵的,入伍时老兵就对他说我们团是平型关战斗的先锋团,前辈们个个英勇善战,打的非常壮烈,你们不要给我们团抹黑。
老兵最不愉快的是i,一个文章就将抗战第一大捷的荣冠给了从没有听说的墙缝大战!
700人对7000人的侵华关东军天野旅团,而且投掷手榴弹就消灭了3500人关东军。根据媒体说法作战经过竟是用这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有利地形,李延禄率补充团战士埋伏在岩石后,扼守30多个缝口,以充足的手榴弹为主要武器,不断地消灭一波又一波向上冲锋的日寇。
  日军的装备优势被地形化解:岩石高过人头,我军战士躲在岩石缝口后扔手榴弹,而日军的步枪机枪很难伤及我军战士;因为战场狭窄,日军的掷弹筒和野炮,炮弹飞过战线老远,失去用场,机械化部队在山地窄道和巨石缝口也施展不开,飞机又无法对与日兵近距离作战的我军投弹。特别是,日军武士道精神的不怕死优势因骄狂变成致命的劣势。日军指挥官以为救国军不过乌合之众,只要日兵冲过某个缝隙,胜利就在握,因此驱赶士兵不断向上冲,这等于主动给投弹不远的补充团战士喂食,他们集中向缝口冲击的密集队形,也最大限度地扩大了手榴弹的杀伤力。进攻的敌兵在缝口下一批一批倒下,一片鬼哭狼嚎,地面和牡丹江的冰面上血流成河。战斗持续10个小时后,天野终于发现救国军的薄弱环节,他们改向埋伏在西山掩护补充团后翼的救国军“戴营”发动强攻。李延禄见“戴营”撤退,为避免被日军抄后路,才下令补充团按预定路线及时撤退。
  补充团战后打扫战场,共缴获完整枪支2000多支、残毁枪支1500多支,估算日兵伤亡3500人以上。几个较大的缝口下堆积的伤亡日兵最多。按30个缝口平均,每个缝口伤亡120名日兵,意味着10个小时中,每小时每个缝口日兵伤亡12人。

老兵说他M,,,,,省略45字,并非儿童不宜,而是有涉嫌名誉侵权内容。嘿,这个时代,??没事,评论的人可就不好了。
老兵说了许多,但是对场墙缝战斗就是不服,可是又无法否定这个墙缝战歼敌3500人一说。
而在搜索网站上打入抗战第一大捷后,出现的是墙缝大战,我们这代人还可以辨明,可是我们的后人如何评论那一场战斗才是抗战第一大捷?我们的后人不会在争论发生肢体冲突吧。

老兵他知道平型关,是我八路军115师打的,一场苦战最终歼敌近千余人,而英雄的补充团700勇士勇战天野旅团,歼敌3500哦人。
他问我这场战斗真实何在?
我回答说你问记者去啊,他们写的啊。

我不知记者们靠什么记载那么准确“补充团战后打扫战场,共缴获完整枪支2000多支、残毁枪支1500多支,估算日兵伤亡3500人以上。几个较大的缝口下堆积的伤亡日兵最多。按30个缝口平均,每个缝口伤亡120名日兵,意味着10个小时中,每小时每个缝口日兵伤亡12人”。仿佛好像记者们从战场上考察回来似的。

你们信吗?反正我信了。因为记者们写到;
特别是“墙缝”大捷,不但有修枪物证,有当事人、知情人的人证,还有战场所在地民众几代相传的口述传承、战场遗址的地形地貌等各类史料的支持。证据翔实完整,不容否定。
亩产万斤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倡导的是实事求是!
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不hui容忍任意混淆历史de。由于我是普通农民,担心被人起诉到法庭上去,我不敢写的太多。
虽然那个老兵心里不服,却没有出声。乞求谁能为老兵找回一个公正呢
一边和人说话,一边写的博文
最后我对老兵说,这次我们的战斗不是在战场。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