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国民救国军抗日血战史》之一
——录入电脑公之于众
文/明琳
几十年来,《国民救国军抗日血战史》在我家一直被视为是最最珍贵的史料而倍加呵护收藏。
它从1934年到我家起,历经了曾祖父成培蓉、祖母牟苏新和父亲成皓然之手,从埋藏地下到重见天日,从抄家掠走到失而复得,从父亲手中又被迎入国家抗战馆,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最后归宿。
80多年来它经过了风风雨雨,曲折坎坷。它不但记载了八十年前义勇军抗日救国的血战史和先辈们为驱逐日寇收复失地与日敌英勇作战的捍卫国土史,更是一本出版在民族危亡之际的史书,是一本抗日先驱和民族英雄们在东北的抗日前线用自己的献血浸透的史书。
《血战史》在父亲手中保存的前50多年里,我对它没有仔细阅读过,对里面的内容也不甚了解。只知道父亲待它像“宝物”一样,时不时拿出来翻翻看看。当时我哪里知道父亲的心事,哪里知道他是在里面寻找爷爷的信息,在对爷爷说话啊。那时30多岁的我正值年轻时,整天忙于事业和家庭,对历史从不关心。直到今日,我仍然对自己那时的冷漠耿耿于怀,后悔没多听一些奶奶的唠叨,没多问一些有关爷爷的故事……。
直到1986年我在山东一家大型石化企业的组织部门工作时,我才萌发了要为死在汉奸、日寇手中的爷爷讨个说法的想法。为了查询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定性问题和查找爷爷的抗日资料,我开始向中央和东三省的政府和党史部门四处投信。同时我将《血战史》从父亲那里取来仔细地阅读它,并将它的有关章节复印并随信寄出。
我与《血战史》真正结下不解之缘还是在爷爷成庆龙被追烈之后23年的2010年。
那年,我在新浪网上建立了“义勇军纪念地”博客,我不想让《血战史》在我家默默搁置着。因为我的爷爷虽然已经被国家承认是烈士,可是那上面还有500多义勇军烈士,他们的抗日壮举和英名还不为国家和世人知道,他们的为国捐躯的消息还不为家人和后代知道,我有责任将他们的事迹和英名公诸于天下,同时也让这本80年前的《国民救国军抗日血战史》通过互联网传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让抗日烈士名扬天下。
2010年的7、8月份,我开始了对《血战史》的录入工作。那时我的电脑打字水平不高,只会两个中指和一个拇指敲键盘,速度是很慢的。再加上《血战史》里面都是繁体字,格式和标点符号的用法也与现代不一样,为了尽量保持原来的样子,我也用繁体字输入,好多不认识的繁体字需要边打字边查字典。录入过程中,我经常是被先辈们的报国牺牲精神感动的泪流满面,一边输入一边用纸巾擦拭眼泪,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当我录到有关爷爷成庆龙的一段文字:“八月二日拂曉。由成指揮親率精銳兩千名。進攻營口。雙方接觸。激戰兩書夜。日軍不得空軍之援助。大受挫折。死傷百餘名。於四日晨一鼓而克營口。惟因我軍彈盡援絕。以致得而復失。惜哉。是役我軍計死傷三十餘名。”的时候,我的泪水止不住夺眶而出,不得已暂停了打字。
我敬爱的爷爷,孙女虽然不曾见过你,但是我今天在《血战史》中已经看到了你,看到了你身先士卒,冲锋陷阵的英姿;看到了你面对敌人威武不屈的勇气;看到了你骁勇善战的气概;看到了你不怕死的报国精神,你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明明敌我武器悬殊那么大,你还是要带兵以死相拼,收复被侵略者占领的失地。你是屹立在我心中的一座丰碑,是我永远的骄傲
。那一刻我对侵略中国的日本鬼子真的是充满了仇恨,如果没有他们的侵略行径,那些先烈们个个都可以和家人聚在一起,都可以上孝父母下养儿女。可是他们为了不当亡国奴,不受屈辱,甘愿抛洒一腔热血与鬼子拼命。致使家人不是被鬼子杀害,就是背井离乡、流离失所。 ……
济南的夏天酷暑难当,年纪大了又不敢久吹空调,只好用摇头电风扇吹着弱风,还经常是汗流浃背。我患有冠心病,在那紧张的两个月里,有两次半夜发病到医院急诊。就这样,我坚持着边录入边在博文里发表,最后终于将《血战史》全部内容打出来发到网上,完成了我的心愿。
我在博客中写道:“每当我翻看这些义勇军的抗日战绩和烈士名单时,心情都十分沉重也很难受,他们撇家舍业与日本鬼子以血肉相拼,在冰天雪地里作战,没有棉衣,没有温饱,更没有精良的作战武器和充足的给养,一切都是从敌人手里夺取,可是他们义无反顾。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敌人,为了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宁做奋斗爱国之鬼,不做任人宰割之奴,他们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他们壮举,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拉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他们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光辉篇章! 今天我利用自己的博客、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宣传烈士们的精神,这是作为抗日义勇军烈士后代的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要用行动告慰烈士:他们的后代会永远记住烈士的英名,他们的精神会万古流芳、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
随后,我又把500多位烈士的年龄和籍贯做了详细的分析,并把他们的英名分发到辽宁、吉林、河北、山东等地他们家乡的网站上,其中我写了一篇题为《白山黑水沂蒙血》的文章连同山东临沂籍的35名烈士的英名,刊登到《沂蒙史志》2011年创刊号上。另外,我又自己打印装订成册,后来分别赠送给了已经取得联系的王德林将军的孙女和梁元善(救国军驻抗日后援会代表)先辈的外孙等好友。
宣传英烈就是告慰英烈: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你们,你们是民族的英雄、国家的脊梁,你们永远活在后辈人的心中!
![[转载]我与《国民救国军抗日血战史》之一 [转载]我与《国民救国军抗日血战史》之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上面有父亲用胶带纸粘过的痕迹白线也是父亲后装订的
![[转载]我与《国民救国军抗日血战史》之一 [转载]我与《国民救国军抗日血战史》之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012年我陪91岁的父亲回老家指认曾埋《血战史》的地方
2012年 我和父亲在老屋布置的抗战事迹展前留影
![[转载]我与《国民救国军抗日血战史》之一 [转载]我与《国民救国军抗日血战史》之一](//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2013年9月《血战史》就要捐赠了我恋恋不舍再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