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问:《露营之歌》是谁谱的曲?——与赵俊清先生等商榷

(2016-04-04 07:30:04)
标签:

东北抗日联军史

李兆麟

露营之歌

陈雷

分类: 历史

请问:《露营之歌》是谁谱的曲?——与赵俊清先生等商榷

史义军

在中共党史出版社20159月版《东北抗日联军史》第717页至718页说,“张寿篯与其战友们创作了著名诗篇《露营之歌》”,还说“此歌经谱曲传唱,回荡在黑龙江畔,兴安岭上,鼓舞着广大抗联战士不畏艰难,努力奋斗,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而英勇奋战”。

在赵俊清先生20158月版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兆麟传》215页中也有基本相同的文字:“《露营》经谱曲传唱,回荡在黑龙江畔,兴安岭上,鼓舞着广大抗联战士不畏艰难,努力奋战,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而英勇奋战”。

《露营之歌》上世纪1950年代末到本世纪围绕著作权曾经打过旷日持久轰动全国的官司,那个官司打得是歌词是集体创作还是个人创作的问题,没有听说还有曲作者的问题。

恕我孤陋寡闻,从来也没有听说《露营之歌》有人作过曲。请问《东北抗日联军史》的编写者们和赵俊清先生这首歌的曲子是东北抗日联军中哪位高人谱的曲。

2000219日陈雷在“《露营之歌》几个问题的说明”一文中说:

1938年“三·一五”佳木斯地下党组织被日伪破坏,我幸免,辗转多处,几经周折与抗联部队取得联系,于4月中旬在佳木斯西郊王小号屯找到了抗联六军二十三团。团政治部主任李廷章同志热情接待了我。我虽急于找党组织,但第二天清早遭敌人袭击,就投入了战斗。在猴石山的三次战斗中,李廷章等几位同志牺牲了,后来,我们在倪团长的指挥下过松花江入汤原县境,在大森林中找到六军四师师部,在那里我见到四师师长夏振华和政治部主任吴一光同志。我向吴主任提出急于找省委汇报的请求,吴主任答应尽快把我送到军部,与省委常委张寿篯政委见面。第二天,吴主任派战士把我护送到黑金河六军军部。我向张政委汇报佳木斯地下党被破坏的情况,张政委说,正好我也要到省委开会,一起走吧。省委在巴浪河上游,我们去省委走了三、四天,在大森林中穿行,走到四块石山峰,在这里宿营。我在猴石山激战之后,在一路上想着把这段露营和战斗生活写下一首诗,留作纪念,我就写了一首五言诗记在小本上。后来,我又看到战士们一休息就爱唱歌,我就想把我的“露营”诗改成一个歌词。这时我想到我在念书时会唱的“落花调”。那是一首悲伤缠绵的歌(原词略)。于是,我套用原曲添词编出了“露营歌”。这是我到抗联部队写的第一首歌,所以,我记忆犹新。

可见,《露营之歌》的曲调是借用古曲“落花调”。

王晓兵先生也曾著文对《露营之歌》标点和曲调进行考证:

对《露营之歌》“39年油印版

标点的考证及订正建议的说明

 

    笔者对《露营之歌》“39年油印版的标点提出两点建议,需要订正4个标点:

    1.每段第二句后面的标点统一为(句号)

    “39年油印版每段第二句的标点是不一致的。第一段第二句林木丛生后面的标点为(句号),第四段第二句大雪飞扬后面的标点也是(句号)。但是第二段和第三段的第二句野花弥漫白露横天后面的标点却为(逗号)。笔者建议:每段第二句后统一为(句号)为宜。

    2.每段第十句后面的标点也应统一为(句号)。

    “39年油印版每段第十句后面的标点也不一致。第一段的果敢冲锋后为(感叹号),第二段的重任在肩后为(句号)。但是,第三段和第四段的共赴国难何能消减后却为(逗号)。笔者建议:每段第十句后也统一为号。

    以上两个统一建议的理由如下:

   第一,每段的第二句与下一句、第十句与下一句,在语义上均有明显的差别,是两层意思,可以用(句号)分开。

    关于每段的第二句:第一段前二句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是对自然环境描写,而第三、四句是动态的描写。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中,战马鸣主要与暴雨狂风有关,而与铁岭林木没有直接的关系。第四段前二句朔风怒号,大雪飞扬是对环境的描写,第三、四句征马踟躇,冷气侵人夜难眠是对行军和露营的描写。二者之间语义有所不同。这两处“39年油印版均为(句号)是有道理的。第二段前二句浓荫蔽天,野花弥漫是对自然环境森林野花的描写,而第三、四句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中,气喘难主要与湿云低暗有关,而与森林野花的关系不大。第三段前二句荒田遍野,白露横天同样是自然环境的描写,第三、四句夜火晶荧,敌垒频惊马不前中,频惊马不前的主要是敌垒夜火,而与荒田白露没有直接的关系。这两处“39年油印版采用的是(逗号),而笔者认为这两句之间订正为(句号)为宜。

    关于每段的第十句:第一段第十句起来呀!果敢冲锋和下句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是两层意思,特别是天破晓,光华万丈涌是双关语,从字面上看,与起来呀!果敢冲锋是两层意思。第二段奋斗啊!重任在肩和下一句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黑暗一扫完是也明显的两层意思。所以在“39年油印版中,第一段使用(感叹号),第二段使用(句号)。第三段携手吧!共赴国难和下一句的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片刻息烽烟是有区别的。第四段伟志兮,何能消减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夺回我河山更明显是两层意思。这两处“39年油印版采用的是(逗号),笔者认为:这两处可以订正为(句号)。

    第二,《露营之歌》的曲谱为落花调,笔者发现落花调的其他填词中,第二句和第十句之后多为(句号)。而《露营之歌》的第一段和第四段的第二句之后为句号,第一段和第二段的第十句之后也为句号,为了保持歌词风格的一致,每段这两处有理由统一为(句号)。

    第三,以上建议符合落花调乐句的规律。《露营之歌》作为一首歌曲的歌词,应该符合音乐的节律。《落花调》乐句和拍节规律如下:

    第一乐句2小节:4拍(,)+ 4拍(。)

    第二乐句3小节:4拍(,)+ 8拍(。)

    第三乐句2小节:4拍(,)+ 4拍(。)

    第四乐句3小节:4拍(,)+ 8拍(。)

    第五乐句2小节:4拍(,)+ 4拍(。)

    第六乐句3小节:4拍(,)+ 8拍(。)

    《落花调》每一乐句的句尾处均为二分音符,表现在歌词上,每个乐句结尾处可以有较长时间的停顿,所以每一乐句的歌词结尾处采用(句号)为宜。《露营之歌》第一段每一乐句与标点符号的对应关系如下:

    1.第一乐句2小节:4拍(,)4拍(。)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2.第二乐句3小节:4拍(,)8拍(。)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3.第三乐句2小节:4拍(,)4拍(。)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4.第四乐句3小节:4拍(!)8拍(。)

    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5.第五乐句2小节:4拍(!)4拍(。)

    起来呀!果敢冲锋。

    6.第六乐句3小节:4拍(,)8拍(。)

    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光华万丈涌。

    其他三段的标点与乐句的关系与第一段相同。《露营之歌》的文字和标点新订正版见附录四(《露营之歌》乐谱从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