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史心得——《东北抗日联军史辩疑录》

(2016-03-21 11:05:33)
标签:

东北抗日联军史

党史

出版

分类: 杂谈

读史心得——《东北抗日联军史辩疑录》

史义军


《东北抗日联军史》是中央党史研究室的重点工程,自去年9月出版以来,笔者和佟常存先生经过认真学习,感到此书存在的问题很多,遂在各自的博客中将书中存在的问题一一指出,发表博文已达10万余字,至今还未刊发完毕。

《东北抗日联军史》错误之多令人震惊。

我们一老一小起早贪黑,点灯熬油学习东北抗日联军历史,心得颇多。本人遂萌生一个想法,将近年来我们学习东北抗日联军历史写的博文结集出版,和佟常存先生商量后,他也同意。集子的名字暂定为《东北抗日联军历史辩疑录》。

辩疑求真是研究历史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外历史研究几乎都有重视史料考证的传统。中国有“乾嘉学派”,西方有“兰克学派”。中国史学界在18世纪已经兴起“考证”之风。乾隆、嘉庆两朝,迄于道光中叶的百余年间,朴实的经史考证成为学术主流,时人“皆以考博为事,无复有潜心理学者”,形成“乾嘉学派”(也称为“考据学派”)。

我们这些游离于体制之外的东北抗日联军历史的爱好者对东北抗联历史的兴趣和研究的初衷也就在这里。

英国史学家爱德华·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一书中把史学说成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流……是过去的事情跟前进中出现的将来的目标之间的谈话”。研究东北抗日联军史也是如此。我们的研究与体制内的党史学家的研究本质的区别在于,我们不仅与过去的故纸在对话,而且还走出书斋和那些遗址遗物在对话。我们在与历史事实对话中注重的是实证,就是要用事实说话,讲究言必有据,不说空话、假话和套话。严格遵循历史研究“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  采用多重证据来尽量弄清历史的真相。

我们在研读东北抗联史时经常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问题,如周保中抗日游击日记有多种版本(三个版本),每个版本都有错讹,遇到这样的问题时,则需要做必要的校勘,以免出现学术研究中的“低级错误”。在阅读文献时,需要在不同版本之间做出选择。如张之洞在《书目答问》的开篇所提示:“诸生好学者来问应读何书,书以何本为善……读书不知道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一般而言,遇到此类问题,我们会翻阅白皮书中的《周保中简短日记》,因为其他版本基本都是编辑者篡改的不足为凭的史料。在引用文献时,如果同一著作或论文有多种版本,则需要通过校勘的方式选择高质量的版本。在引用文献时,如果发现所引用的文字不顺畅,则需要通过校勘的方式确认原文是否准确。在转引他人的文献时,需要确认所转引的文献是否准确。中央党史研究室的研究成果《东北抗日联军史》基本是没有遵循校勘的基本原则,所以出现了许多问题。因为中共党史出版社连基本的白皮书都没有,何谈校勘。

《东北抗日联军史辩疑录》的靶标不仅仅是中央党史研究室的研究成果《东北抗日联军史》,也包括近年来出版的一些和东北抗联有关的书籍,如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涉及东北抗联的相关书籍  ,地方出版社出版的一些涉及东北抗联的书籍,如吉林出版集团2014年出版的《民族魂——东北抗联》等书。

《东北抗日联军史辩疑录》的体例按东北抗联历史分期和时间顺序来编排。从内容来看既有重大事件(包括运动、战斗)、人物(主要活动)、团体(包括组织变迁、军队)方面的辩疑和考证;也有理论(包括路线、方针、政策)、文件(包括决议、声明、函电)方面的论辩和评价。

是书不求全面,只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学习东北抗日联军史的参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