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日联军史》读后之三十五
(2015-12-11 08:52:20)
标签:
东北抗日联军史党史出版社 |
分类: 杂谈 |
这样书写历史不妥
史义军
《东北抗日联军史》第653页有这样一段话“1937年8月16日,周保中率抗联第五军警卫旅第一团及抗联第三军骑兵连在王家东山与日军四五百骑兵交战,毙敌38人、战马55匹。战斗中,警卫旅第二团政委赵永新和俄罗斯族舍尔宾等3名战士牺牲,7人负伤。”
让我们来看看中央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吉林省档案馆、黑龙江省档案馆合编的《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40“周保中简短日记”是怎么记载的:
八月十六日
为准备对付出没于来才河之日贼,上午三时,率警卫旅第一团全部及三军骑兵连,于傅家东山一带高地,分配新宿营地及警戒配置。午前七时,日贼发现于铁岭嘴子方面追逐队号不明之我联军冯团某部队,经由王家及白家粉房。我三军骑兵撤至王家西北山。军部下令各部就抵抗线。第一团第三连首先于占领王家东山时,发现敌骑向我猛攻前进,当即展开战斗。第一连亦加入与敌激战。经判明,敌兵约四五百余骑,携带重机关枪二、轻重迫击炮、轻机十。我军拟从右翼派骑兵抄袭敌之左侧背,既受地形阻绝之限制,又受敌火炽盛之瞰制,战况吃紧,伤亡迭出。李旅长请示撤退,余未应允。战斗相持至四小时之久。八军刘主任、秦师长率七、八十骑驰至增援于正面者约四十名。警卫旅第一团三连预备队亦增援于左翼。敌人企图绕我左侧背,受我左翼掩护队的打击不得施逞。战况乃入于持续酣战之状态。午后三时三十分,判断持续作战,无多大利益,乃决心下令撤退,以八军另一部骑兵逐次掩护退却。敌乃前进。迨我军撤退至战场外集合整顿时,敌之徒步战部队乘骑追击,被掩护部队轻骑引诱向南迂回,我步、骑主力部队直向西南安全撤走。是役,我五军赵政委永新同志以下三名牺牲,内有白俄义兵吉尔宾者长于射击技艺,是日作战勇猛击毙粉房附近前进之敌骑多名。负伤者七名,八军张连长负伤,队员负伤者一。武器损失,消耗弹药六千粒以上。日贼计死将校二名、兵卒三十六名,战马五十余匹。敌人翌日战场搜索,后撤回孟家岗。
另据报:敌死五十余名,伤二十余名,毙战马百余匹云云,系太平镇地下报告。
对照“周保中简短日记”我发现,并不像《东北抗日联军史》所说“周保中率抗联第五军警卫旅第一团及抗联第三军骑兵连在王家东山与日军四五百骑兵交战”。而是“三军骑兵撤至西北山”。五军警卫旅“第一团第三连首先于占领王家东山时,发现敌骑向我猛攻前进,当即展开战斗。第一连亦加入与敌激战。”看周保中日记,似乎东山此役与三军骑兵无关。另外,战果“日贼计死将校二名、兵卒三十六名,战马五十余匹。”请注意,“战马五十余匹”不是“战马55匹”。
另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赵俊清著《周保中传》第302页也说日寇“战马55匹”,不知根据何在?
我总觉得《东北抗日联军史》这样书写历史不加注释,似乎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