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山子密营考察记

标签:
军事东北抗联黑龙江兴隆鸡冠山 |
分类: 摄影 |
转山子密营考察记
史义军
2015年8月4日,我和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部分工作人员在黑龙江省兴隆林业局副局长苗元庆、旅游局局长张旭生、沙河林场场长苗喜伟、副场长王世忠等同志陪同下,来到鸡冠山考察一处密营遗址。在木兰三门徐东北约5公里运柴公路左侧,离道边约200米处一个窝风向阳的山洼处,环山脊有曲曲折折的交通壕和交通壕两侧的散兵坑多处,遗址痕迹清晰,交通壕中树木已有五六十公分粗,估计树龄已在七十多年左右。
在山洼平坦处有多处搭建过地窨子的痕迹。
回到北京后,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4月出版的,赵俊清著《赵尚志传》第303页记载:
1936年5月中旬,赵尚志率队经通河西进木兰县境。木兰西部有蒙古山,其周围有大黑山、骆驼砬子、尖山子、水葫芦岭等大小十余座山峰。赵尚志见这里群山叠嶂,林木茂密,进可攻,退可守,是一处战略要地,便决定以此为基地,开辟新游击区。
8月5日上午,据沙河林场同志说,此处密营周围确有骆驼砬子、水葫芦岭等地名。密营所在地老百姓将此处山峰叫尖山子,也有叫转山子的。在此山西侧约20公里处有一个村名叫尖山屯。
另外,日军档案照片中讨伐此地抗日军密营的山形地势和这里的鸡冠山的山形地势也是非常相像的。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初步断定这个密营为赵尚志所部的一处核心密营。其周围肯定还有未被发现的密营遗址。
当地老百姓传说这个密营是张甲洲巴彦游击队的密营的说法似乎不确。另外游击队时期也不可能建设如此规模的密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