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抗损书籍有感之十四

标签:
党史研究室调研抗损李忠杰 |
分类: 历史 |
读抗损书籍有感之十四
再请李忠杰、李蓉等作出解释
史义军
由李忠杰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内蒙古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的错误也是很离谱的,他们竟然把当年怀柔、牛栏山一带的战斗来个乾坤大挪移,挪到了内蒙古了,请看第419页的大事记部分:
(1933年)5月23日傅作义部与日军在怀柔、牛栏山一带展开激战,从早4时到下午6时许,最后形成对峙状态。夜间,傅部又组成敢死队向日军发起夜袭,次日停战。傅部阵亡官兵367人,受伤官兵484人,据当时敌伪报纸称,日军阵亡246人,受伤500余人。此战役为长城抗战的最后一场恶战。
这样一场恶战应该记录在《北京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中,可我翻开《北京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大事记,此事并未记载。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的调研报告和怀柔、顺义的调研报告也无记载,不知为什么?这可是消灭日军246名的重大战果啊!作为国军官兵阵亡367名的直接损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怎么能不记载呢?太不应该啊!据《内蒙古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记载1933年10月12日,傅作义在归绥(绥远省省会)北公主府修建“华北军第五十九军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占地面积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50米,约110亩。以纪念在怀柔县抗击日军而阵亡的367名将士。
在这里,我要感谢内蒙古党史研究室的同志帮助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记下了他们遗漏的一个重要历史史实。
但是,按照中央党史研究室关于抗损调研丛书的要求,这件事应该归北京方面记载的。内蒙方面越厨代庖了,这是一件出力不讨好的事情。通过这个事例也看出李忠杰主持的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丛书问题很多、质量很差。
像这样的事情本来是应该可以避免的,只要有点责任心,按照你们规定的复审和互审完全可以纠正此类问题的。请问李忠杰、李蓉你们做了这样的工作了吗?请看你们在总后记中是怎么说的吧:
2014年初,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和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委关于做好出版和对外宣传全国抗战损失课题调研成果准备工作的要求,我们组织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分管领导和课题组成员对已经印出样本的A系列书稿再次进行复审和互审,并邀请部分承担了抗战损失专题调研任务的专家参加审稿工作。这次集中复审和互审的主要任务是:审核已经印出样本的A系列书稿,对相关数据、史实严格把关,保证课题调研结论的真实性,保证书稿没有重大差错。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要领导同志和分管领导同志也提出要求:把工作做得再深入、再扎实一些,统一规范,责任到人,把问题消灭在书稿正式出版之前。
可事实上,你们意识到的问题不但没有解决,而且有些问题简直令人难以容忍,我再给你们举一例,还是《内蒙古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书419页大事记中的问题:
(1933年)10月16日方振武、吉鸿昌两部抗日同盟军连日遭到日军及国民党军队夹击和飞机轰炸,伤亡惨重。当日,所部6000余人被缴械,吉鸿昌避入天津租界,方振武辗转流亡国外。至此,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彻底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