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损调查笑谈录:敌我不分死伤不分的党史工作者

(2014-03-09 08:00:30)
标签:

黑龙江

中央党史研究室

李忠杰

抗损调查

文化

分类: 杂谈

抗损调查笑谈录:敌我不分死伤不分的党史工作者

 抗损调查笑谈录:敌我不分死伤不分的党史工作者


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此话一点不假,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抗战损失课题调研成果丛书就是这样一个基础工作做得极为不牢靠的项目。前不久,我就黑龙江和辽宁省级调研成果A系列提出了质疑,这次到黑龙江踏查抗联密营期间看到了未公开出版的B系列《齐齐哈尔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与财产损失》一书(黑新出图内字【2011B28号),我仅仅翻了翻“齐齐哈尔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伤亡人员名录”就感到问题很多。这个表是依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的部署而填报的。这个表共分为直接伤亡人员和间接伤亡人员两大项。齐齐哈尔市依据历史资料共收录10个单位,每个单位均按直接伤亡和间接伤亡人员进行收录。直接伤亡人员名录中统计“伤”和“亡”两项,失踪为直接死亡。间接伤亡人员名录中统计“劳工、灾民、被俘捕和其他”项。

表格规定的很详细,如果按照这个表格认真填写,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可惜的是,我们的研究人员非常马虎,也许他们没有深刻领会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文件精神,分不清楚“伤”和“亡”的概念,导致统计数据非常混乱。须知,这是一项基层的基础性的工作,这个基础性的统计数据不准确,省一级、中央级的调研成果能准确吗?

请看《齐齐哈尔市抗日战争时期人口伤亡与财产损失》一书第305页“齐齐哈尔(市)抗战时期直接伤亡人员名录”。在该名录中“事件”一栏中明确说:1931年“113 日军第二师团先遣队、野炮第二联队第一大队到达江桥占领了阵地,上午11时许,30名日本兵和100名满铁工人,在飞机和铁甲车的掩护下强行修桥。我守军为了避免冲突,一线部队往大兴四站南五桥以北地域撤退。撤退时遭到日军飞机轰炸,伤9人。夜间,我守军又被日军掳去3名士兵。”这里明确写明是伤了9人。而在表格的“亡”栏中填的是9人。

如果这是一个马虎尚可原谅,那一而再,再而三的马虎就不可理解了。

再看事件栏1931年“113嫩江‘江桥守卫战’伤7人”。死亡栏中填的是7人。

再看事件栏1931年“115日江桥作战,日军增兵1000余人,连续5次进攻,均被守军击溃,伪军死伤1700余名。6日,日军,日军在关东军高级参谋石原莞尔的指挥下向大兴阵地压来,马占山亲临前线指挥作战。我军毙敌千余人以上,自己伤亡600多人,终因敌众我寡,遂于7日退到三间房阵地”。而在表格“亡”的栏目中填的是1700人,这1700人是我军的损失吗?这是伪军啊!当然伪军也是中国人,可文中明确说是“伤亡”,没有说是死亡啊!我军是6日伤亡600人。连敌我都分不清楚,连死伤都分不清楚,还编什么历史。简直是荒唐。

就这一页,就错了这么多,这本书还不知有多少错误。

就中国抗战损失调研成果来说,其他省份的我没有看,不敢妄加评论。仅就黑龙江、辽宁的成果来说。李忠杰关于“今后凡遇到质疑,有关环节的调研人员都要能够站出来进行证明、解释和辩论”这种话说的有点大,从去年年底我开始质疑,到现在也没有有关环节的调研人员站出来进行证明、解释和辩论。看来李忠杰的心很虚。以后编书最好严肃认真一点,吹牛的话少说一点,别为了面子工程而做出不利于中华民族的事情来。建议李忠杰主编先把B系列的书审查好,在来出版A系列,基础工作搞不好,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这样的工程能做成“基础工程、精品工程、警世工程、传世工程”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