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侵华日军的勋章我没有深入研究。2011年在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尚志林场施业区内的日伪时期的梧桐河金厂出土了一枚勋章,当年我回到鹤北在戴福军家看到了这枚勋章并拍照。

鹤北林区出土的勋章
前不久,我到抗联老战士李在德家采访,见到了好友王锦思,下午送他回家,在他那里见到了他收藏的一本画册,画册中有关于勋章的图片,其中有一幅功四级金鵄勲章和戴福军收藏的那枚勋章十分相似。我向锦思借了那本画册,回到家中一对照,果然是一枚金鵄勲章,至于是几级,不敢确定。查网上资料:
功一级金鵄勲章金鵄勋章于1890年2月11日(纪元节)制定。
金鵄勋章分为7个等级,“功一级”向下至“功七级”以功级表示的勋章。位阶与瑞宝章或其他勋章授与工作取得一定年资为条件的公务员(当时为官吏)或民间人士不同,金鵄勋章只授与有战功的军人,大将与皇族军人若没有战功也不会被授与。(即使以将军与提督的身分获得旭日章或瑞宝章等勋一等或勋二等的受勋,对金鵄章而言可能只是功五级或功四级的军人而已。)
另外,功一级至功七级的受章者有900日圆至65日圆的年金给付。昭和初期,当时的二等兵的月薪只有8日圆80钱,因此算是相当高额。由于此年金为终身年金,随着战争扩大也扩大了受章者数量,使国库负担急促增加。因此1940年改以发行公债的方式支付。但是因为日本战败使得该公债变成一元不值。另外昭和15年最后因为战争激烈中止授与生还者制度,变成只授与取得战功的阵亡者。因此前线部队对于功勋彪炳都会以“金鵄勋章的约定”给予军刀与感谢状、纪念品等,陆军方面也有制定相对应的武功勋章。
太平洋战争中日本战败,根据驻日盟军总司令的指示,昭和22年(1947年)5月3日依据“昭和22年政令第四号”公告废止。
关于勋章授予和佩戴方式网上是这样介绍的:
功一级:针对天皇直属部队将官(主要为大将、中将)的司令官特别审议之后授与。
大绶由左肩垂挂至右腋下,副章佩戴于左肋。
功二级:某个有功劳的将官,是佐官最高位的功级。
功二级金鵄勲章正章(与功一级金鵄勋章相同)佩戴于右肋。
功三级:将官初叙的功绩。某个有功劳的佐官,是尉官最高位的功级。
中绶佩戴于颈部。
功四级:佐官初叙的功绩。有功劳的尉官、准士官、下士官的最高位的功级。
小绶佩戴于左胸。
功五级:尉官初叙的功绩。准士官、下士官中功劳比较重的功级。兵的最高位的功级。
小绶佩戴于左胸。
功六级:准士官、下士官初叙的功绩。有功劳的兵的功级。
小绶佩戴于左胸。
功七级:兵初叙的功绩
小绶佩戴于左胸。
这枚勋章证明当时鹤北林区是驻有日本关东军的。希望对勋章有研究的博友鉴定一下这枚勋章是几级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