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漫长的抵抗》这种书有价值吗?

标签:
东北抗日联军萨苏文化 |
分类: 历史 |
解读的过程最困难
萨苏说,他一直在做抗战史料研究,但此前都是研究关内战场,对东北抗联并无涉猎。2009年,他偶然接触到抗联事迹,深受感动,由此开始关注日军在东北三省14年的情况。
“解读一张照片,你必须要有十倍的积累,才可能想到每一张照片背后藏着什么,才知道它的价值是什么。”对于萨苏来说,写历史和找到一手资料都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怎么把照片上模糊的人物和背景与历史事件“对上号”。对于这种侦探式的研究,萨苏举了个例子:“你看到照片上有一波日军,你通过照片背后的时间,想到那个时候在那里正好有一场战斗,在历史上知道这件事儿,这就好办了。”
照片中有一张叫做火烧黑龙宫,当时萨苏觉得没什么,后来萨苏一想,黑龙宫是赵一曼被捕的地方,一下子就了解了一整个故事。“当这些东西连接在一起的时候,一下历史的味道就出来了。但这需要大量的对这段历史的了解。”萨苏告诉记者,他几乎跑遍了日本的资料馆、档案馆和图书馆,试图在国外史料方面做到极致。
萨苏在这本书写作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时间待在日本,对于东北抗日这段历史,日本留存的资料相比国内要多得多。“日本人倒不是客观,但他们确实会在无意中为你保留一些历史的真实。”萨苏解释说,这样双方的史料互相参照,更容易勾勒出历史的真实。
萨苏的旅日经历给他添了不少好处,也让他从一位“历史发烧友”,走上了漫长的历史写作之路。“想了解东北抗日联军的东西,必须要从日方搜集资料,因为我们留存的资料太少。”萨苏说:“不是我们不重视,当时我们的东北抗日联军都打光了,就是没有档案留下来,都是靠口口相传,可取证的东西很少。有一些留在当时的苏联,这就让我们研究很困难。”
文章中说“对于萨苏来说,写历史和找到一手资料都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怎么把照片上模糊的人物和背景与历史事件‘对上号’。”
事实是萨苏对历史照片的解读很多是对不上号的,就拿文章中说的赵一曼被捕的地方,萨苏说是在“黑龙宫”,其实赵一曼被捕地是在珠河县铁道北亮珠河小西北沟,就是现在的尚志市亮珠。这里距离黑龙宫直线距离15公里,从黑龙宫到亮珠隔着一条山沟,绕道得走30多公里。
萨苏还说:“想了解东北抗日联军的东西,必须要从日方搜集资料,因为我们留存的资料太少。”萨苏说:“不是我们不重视,当时我们的东北抗日联军都打光了,就是没有档案留下来,都是靠口口相传,可取证的东西很少。有一些留在当时的苏联,这就让我们研究很困难。”
东北抗日联军都打光了吗?按照萨苏的说法,不是八十八旅还有“两千人”吗?谁说没有档案留下来,仅中央档案馆和东三省档案馆合编的《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就有几十本,而且都是第一手档案资料。
我一再说,萨苏的贡献是把日方档案搞了回来,但他却没有和国内的档案对照,想当然地,东拉西扯地进行所谓的研究和解读,这种解读能解读出什么“历史的味道”呢?这种“解读的过程”困难吗?
文章说:“萨苏的旅日经历给他添了不少好处,也让他从一位“历史发烧友”,走上了漫长的历史写作之路。”
萨苏的这种无实事求是之心,有哗众取宠之意,甚至有意造假的研究和写作方式完全可以休矣,《最漫长的抵抗》这种书有价值吗?有,就是书中的那些历史照片,此外文字毫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