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土龙山暴动战绩地

标签:
土龙山农民暴动中国记忆 |
分类: 历史 |
10月12日我和沈阳军区军旅作家李占恒离开了萝北,到桦南县土龙山去实地看一看土龙山暴动的战绩地。
到佳木斯时,我给我的朋友曾在桦南县担任过武装部副部长的王大文打电话,我向他说明了情况。他说他在外地,给了我当年和他搭班子的桦南县武装部原政委老范的电话,并说老范是桦南通,我和老范通了电话,他一听来的还有一位军旅作家就说与佳木斯军分区说了没有?无奈,李占恒老师只得和军分区打招呼,军分区又和桦南县武装部打招呼。这就是接待程序。原来我们并未想惊动官方,只要有个人带带路就可以。
中午赶到县里,武装部一位干事和已经退休返聘在县史志办的范政委接待了我们,并找了一位文史专家赵海龙先生带路,我们一行5人向土龙山进发。沿途赵先生和范政委讲桦南的历史掌故,使我们获益很多。
我们先进了土龙镇,先看了土龙飞机场残留的日军飞机包,然后又返回土龙,赵海龙给我们指认了土龙山暴动动前谢文东、景振卿等在太平镇(即今天的土龙镇)一家饭店商议暴动之事的饭店的位置。
之后我们又赶到了白家沟在战绩地的马路边,以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的名义对赵海龙进行了采访。那天天气很冷,我们都冻的嘶嘶哈哈的,风也很大,采访的效果并不是很好。
采访完,已是夕阳西下,光线极好,我们穿过一片苞米地,地中一家农户正在掰苞米。在这家农户玉米地附近我们看到了1934年3月10日暴动农民打死饭冢朝吾大佐后,日军给其立碑的基座。听赵海龙说,当年,官员路过此碑,都要下马下车来此凭吊,在这个基座周围还能看出围墙的基座,说明过去这里是一个陵园,从基座来看规模还不小。太阳就要落山了,未被砍倒的玉米棵子在秋风中簌簌作响。离开这一片有着耻辱和悲壮的玉米地,我们又来到了白家沟村南一个纪念园,土龙山暴动纪念碑正在赶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