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翰章日记中的留声机想到的
(2011-11-05 10:11:15)
标签:
东北抗日联军陈翰章文化生活萨苏文化 |
分类: 历史 |
昨天萨苏给我发来信息,说到陈翰章日记中有战士们听留声机的记载。这让我想起了抗联老战士李敏曾跟我说过,她曾把一个留声机埋在依兰附近的密营里,光复后曾去找过,但没有找到。
东北抗日联军的政治文化生活是很丰富的,赵尚志在打滨州时,围城的战士一边唱着歌,一边喊着口号,可见部队的精神状态有多么高昂。抗联的主要领导人的文化水平也都是比较高的,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等都是古学基础比较好的人,诗词歌赋都是能来那么一两手,所以各军都有自己的军歌,特别是三、六、十一军的秀才们编写的《露营之歌》更是脍炙人口。
东北抗日联军各部队非常重视战士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有的部队还开办过音乐班。当年战士们学唱的歌曲都是旧调新词,一学就会,如《士兵歌》(用的是《苏武牧羊》调)、《放大猪》、《四季贫民叹》、《九一八事变纪念歌》等等。有的部队甚至人手一本歌本,结合识字学唱抗联歌曲。有时到一个屯子里还组织军民联欢会,由战士给老乡齐唱学会的歌曲,以唤起东北人民的民族意识。甚至有的伪满士兵也很羡慕东北抗日联军的文化生活,有的也偷偷学唱抗联歌曲。
据李敏回忆1939年农历正月初一的黎明,在宝清锅盔山,六军一部被敌人重重包围,激战开始后,战士们在黄成植的带领下唱着《义勇军进行曲》阻击着敌人,这歌声震撼了敌人,增添了战士们的力量。还有一次在敌人的围困下,抗联六军一部被敌人围困在黑龙江边,在乘船向苏联突围的过程中,船被击漏水,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他们唱起了《国际歌》,嘹亮的歌声引来了苏联边防军的汽艇将他们救援到了苏联。东北抗联退入苏联后,战士们还自编自演话剧。
在那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在东北抗联密营里,尽管缺少给养,生活十分艰难。但到处洋溢着乐观主义精神。据于天放回忆,自1938年开始,东北抗日联军一年四季都是在露天里宿营。天大房子地大炕,围着火堆把歌唱,“烟火冲空起,歌声响云霄”。这就是东北抗日联军乐观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的具体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