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萨苏收藏的日军侵华老照片之十八——湿地密营

(2011-02-12 11:15:53)
标签:

萨苏

东北抗日联军

湿地

密营

老等山

萝北

汤原

梧桐河

军事

分类: 历史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东北的抗日部队,当然也包括抗日联军的密营都在山上,其实不完全是这样。在北满的抗日联军第三路军一个重要的密营就在一片沼泽地里。这个密营就是大名鼎鼎的老等山密营。其实老等山并不是山,它只是位于黑龙江省萝北县和汤原县交界的一片湿地里的一个小高岗子,海拔也就是50多米,具体位置在现在的梧桐河农场北约10多公里的地方,嘟噜河从这里流过。70多年前这里夏季是汪洋一片,只有这里是一片高岗,又有长脖老等(一种水鸟)经常在这里筑巢,所以人们就把这里叫作老等山了。当年抗联6军冬天在现在的鹤北林业局梧桐河西的兴安岭中的密营猫冬,夏季就来到老等山躲避日伪军的讨伐,因为周围是一片沼泽和漂筏甸子,敌人进不来,也不敢进来。加之这里是一个小漫岗,六军在这里开出了20多垧地,种上了粮食蔬菜,沼泽地里有鱼有虾,是一个很好的易守难攻秘密宿营地,所以后来这里成了三、六、九、十一军的重要集结地。第三路军西征也是从这里出发的。这里距离鹤岗、佳木斯都不远,对伪三江省的威胁很大。

解读萨苏收藏的日军侵华老照片之十八——湿地密营
从这张日军地图中就可以看出凤凰镇以南,悦来镇以北隔松花江相望的那一片湿地就是老等山的大概位置。2007年9月我陪李敏去过那里,不过现在已看不出原来汪洋一片的模样了。

解读萨苏收藏的日军侵华老照片之十八——湿地密营
我们身后的那条小河就是嘟噜河。

关于日军到没到过这里讨伐,我曾问过李敏,她说讨伐过,不过很不容易。我想起当年李敏的这句话,又翻了翻萨苏收藏的《军旗的周边》这本画册,对前几天发的《解读萨苏收藏的日军侵华老照片之——重装部队》中的那张照片又有了新的认识,其中还包括49页中的其他两张照片更加印证了我当时的判断:这些照片反映的就是日军讨伐队在湿地中讨伐东北抗日联军的艰难状况的写照。

解读萨苏收藏的日军侵华老照片之十八——湿地密营
这三张照片其实是一个整体,上左和下面这张反映的都是在湿地中行军的艰难。

解读萨苏收藏的日军侵华老照片之十八——湿地密营
从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出马车已经陷入湿地之中了。如不及时拉出,马匹必死无疑。显然这里是漂筏甸子。请看图说中就有“必死”两个汉字。

解读萨苏收藏的日军侵华老照片之十八——湿地密营
这张照片反映的就是东北典型的塔头甸子,如果不熟悉地形的人是不敢涉足期间的。也就是说东北抗日联军选择湿地之中藏匿是很英明的。话又说回来,不能总躲在湿地之中吧,既然敌人进不来,是不是我们也出不去呢?那么该怎么出来呢?其实熟悉塔头甸子的一些猎人是知道一些路径的,他们知道什么样的塔头可以行走,什么样的塔头是漂筏无根的,是不能踩在上面的。另外,进出也是在枯水期,还要有特殊的装备,就是在脚上绑上木板,已减少压力。当然水大的时后就要靠船在苇荡中秘密出入了。对于日军讨伐队来说身带重火器进入湿地无疑是自寻死路。

著名的《露营之歌》的第二段至第四段也是诞生在这里:

铁岭绝岩,林木丛生,

暴雨狂风,荒原水畔战马鸣。

围火齐团结,普照满天红,

同志们!锐志哪怕松江晚浪生。

起来哟!果敢冲锋,

逐日寇,复东北,天破晓,

光华万丈涌。

浓荫蔽天,野花弥漫,

湿云低暗,足溃汗滴气喘难。

烟火冲空起,蚊吮血透衫,

战士们!热情踏破兴安万重山。

奋斗哟!重任在肩,

突封锁,破重围,曙光至,

黑暗一扫完。

荒田遍野,白露横天,

野火晶莹,敌垒频惊马不前。

草枯金风急,霜晨火不燃,

弟兄们!镜泊瀑泉唤起午梦酣。

携手吧!共赴国难,

振长缨,缚强奴,山河变,

片刻息烽烟。

朔风怒吼,大雪飞扬,

征马踟蹰,冷气侵人夜难眠。

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

壮士们!精诚奋发横扫嫩江原。

伟志兮!何能消灭,

全民族,各阶级,团结起,

夺回我河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