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双子座的鸡
双子座的鸡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8,700
  • 关注人气:36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规则与规矩 (二)

(2012-05-18 07:25:02)
标签:

杂谈

昨天看见一“新浪网友”留言,很简单的一句话:“如果都不懂高尔夫规则,也打不好NO TOUCH。”一下子就把我上一篇长篇大论的意思总结归纳了一大半,简直就是高人。可惜没有留下名字不知道是谁。只会啰嗦的人还想接着啰嗦一下,接着谈谈我对规则和规矩的看法。

 

NO TOUCH 确实从一定程度上简化了高尔夫规则,例如击球下水后红桩的四种补救方法,黄桩的两种补救方法,不可打之球的三种补救方法全部简化为只有一种补救方法:罚一杆回原地重打。确实简单好记,同时也避免了关于最终落水点的具体位置的争议。但是高尔夫规则远没那么简单,而NO TOUCH 规则显然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例如:在有些地方球进了红桩、黄桩全算是OB,即使还能打也不可以打,必须罚一杆后回原地重打。理由是在障碍区内打球还有很多相关的规则,如击球前杆头是否触及了地面,试挥时是否改善了击球条件等等,总不能因为打NO TOUCH 规矩就可以随便胡来吧?而另外一些地方的规矩却是红桩、黄桩里能打的话还可以继续打。

 

球停在球车道上时允许垫上毛巾再打是我最近才听说的新鲜事儿,起初很震惊,后来听说是为了避免打坏球杆避免受伤。我想这不能成为理由。首先垫上毛巾属于严重的违规行为,明显改善了击球条件了。怕打坏球杆或者避免受伤?那可以选择有两个“一是在规矩中规定类似此种情况下允许免罚杆抛球脱困,二是用推杆推击到有草的地方再打。

 

国人善于发明,NO TOUCH传到国内以后也不例外。听说过某人把球达到了排水渠里,实在打不出来只好顺着排水渠推着走,若干杆后惊见此排水渠通向的是一个水塘,顿时欲哭无泪。还有某人把球达到树叉上的,能看见,但够不着,同组的悠闲地点上一颗烟找个阴凉的好地儿坐下数着,看这哥们一次次跃向空中挥杆试图击球。更有甚者,本来NO TOUCH的本意是不能动球,球场的浇水工人把水管盘在球道边上,某人不小心把球打进了水管盘成的圆圈中间,工人急忙想要把水管挪开,同组的其他人却不同意,坚决要求就这样打。特么他们自己也知道这根本就不可能打得出来么,可是天赐良机怎可错过?唉~不知道什么时候连水管子也NO TOUCH了?大多数类似这种情况都是以谈判收尾,双方商量次洞给算多少杆吧,然后收钱继续,当然了更多的是争得面红耳赤甚至翻脸走人的也不少。这显然已不是在打高尔夫了。

 

见过不少100杆左右90大几的球友也在打NO TOUCH ,最终的成绩往往都很惨烈。其实原因不外乎是为了减少规则方面的争议,可惜的是由于自身对于规则的了解几乎为零,心中只牢记“不许动球”,至于其他的,那就顾不上那许多了。什么果岭上练习推杆,先打一颗球试试,试挥时把草有意识地打短一些。。。在此我也不想再多罗嗦了,起初遇见几个看不过眼的,指出来给他们,结果得到的答复是:NO TOUCH 就是不许动球,那我没动球你还管我那么多?。久而久之,反倒是我的球友减少了很多,当然了,其中我被减少的和我主动减少的,都有。

 

网上反对NO TOUCH的声音也很多,其中我注意到大多数是属于差点比较高的一群人。在这里我没有丝毫看不起高差点人群的意思,任何的单差甚至零差都是从高差点一步步走过来的,我当然也是,所以我很理解他们的心声。高尔夫实在太难了,而NO TOUCH 却实在有些太“残酷”了。去年夏天我在沈阳参加中信银行业巡赛最后一洞就是因为把球打进了果岭右侧的排水渠,而那一站的“当地规则”规定不知为何临时调整为球在排水渠里不允许免罚杆脱困,这使我彻底失去了最后的晋级希望(那一洞我必须保帕才能压线晋级)。第二天我很郁闷地跟同来沈阳的几个大连朋友一行四人去铁岭龙山打球,在路上某人提议打NO TOUCH 规矩,我也同意了,结果一个朋友平时是90大几到100零几的水平,平时偶尔一起打球我让他每洞一杆。那一场我先后总计让了他30杆,最后他还输给我40多杆,可见当时场面有多惨烈。。。

 

最重要的一点,无论这世上任何一种规则或者规矩,都无法从根本上避免有意作弊的可能。高尔夫最根本的精神之一是诚信,如果彼此感觉在这一点上做不到或者不够信任,还是换别的球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无题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