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推杆的一点感想

(2012-01-27 09:07:12)
标签:

杂谈

一直想写一些关于推杆的感想,不是技术贴,盖因我的推杆一直都不好,所以不敢遑论什么技术,作为纯粹的业余选手(刘宇翔、关天朗们虽然也是业余身份,但是和我们这样的业余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谈谈个人的些许体会跟大家交流一下,这个说法可能更恰当一些。

 

                        http://s10/small/616a49c7g8b3d81b6ff59&692&690

这个冬天还没有真正到来的时候,由于个人原因我便早早的就收起了球杆,洗刷干净放进了家里的仓库,唯独那一支推杆没有,没事的时候我总习惯性地拿起来反复把玩琢磨一番,我注意到了一个事实,自打球以来差不多八年的时间,我竟然从来没有好好练习过推杆!贪玩儿,图下场打球痛快是个主因,还有就是从没能真正的重视起推杆来。所以,不客气地讲,以前那些偶尔灵光一现的所谓“神推”其实都是蒙的。昨晚看了老虎2012在阿布扎比锦标赛上的首秀,那可是难能可贵的全场18洞17次标准杆上果岭啊,最后的成绩不过是-2的70杆,没有一次3推的情况下还是达到了32推,对于老虎这样的选手来说,那是一个颇有些尴尬的数字。

 

客观条件决定了我不可能有很多的机会和时间在真正的果岭上练习推杆,在家中的地毯上或者推杆练习器上也只能练习一些短距离的直线推杆,转眼间半个冬季已经过去了,我最大的发现其实就是:短推绝对没有我曾经以为的那么简单,面对一次直线的短推时绝不是只需要克服心理上的问题就能解OK的。

 

大量的时间我用来尝试不同的站位以及腰、腿和手在位置上的微调,还包括肩膀,膝盖,髋部甚至是眼睛的连线是否与目标线保持平行。。。真的是微调,可能旁边如果有人的话他们根本就看不出前后之间有什么不同,但是对我来说些许无不足道的区别却是巨大的。真是不练不知道,越练越发现以前我真的是根本不会推杆啊,汗~ 靠着在果岭上一个“蒙”字诀混迹于高坛这么多年,竟然还没少打过鸟,甚至还打过老鹰,由此可见,运气真的很重要。。。

 

仔细回想一下也对,我抓到的小鸟基本可以分成这样几种情况:果岭周边直接切进洞的,显然那得算是蒙的。5杆洞两杆攻上果岭了然后再两推的,这不能算是推杆推得好,只能算是运气加蛮力了。铁杆进攻果岭打成死鸟或者2吗以内然后推进洞的,还不能保证全都推进,可见铁杆精准是这种鸟的主因。超过10码距离一推直接进洞抓鸟的情况我估算一年大概会有3次左右,谁赶上了就算谁不幸吧。

 

我猜想,花大量的时间不断地练习握杆是非常无聊却很重要的,直到这几天我才终于感觉到什么叫“握着很舒服”了,试想自己都还觉得别扭的握杆能把球推直推好那不是蒙的还能是啥?我始终不肯尝试另外的9种握杆方式,因为我想每一次新的尝试势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适应,何不就这一条道儿走到黑呢?不是说了,推杆的握杆方式没有本质上的对与错么?

 

杆头轨迹正确是最重要的,但是它的成型却不是单靠手上的控制即能每次都正确的,所以正确地定位身体站姿非常重要。左手腕在推杆过程中能都始终保持平直稳定角度不变则是另一个关键,再就是把左腿(脚)内侧作为身体重心的基点,对于形成正确的杆头轨迹以及避免杆底面擦到果岭表面造成失误有非常直接的关系。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的是,要有敢于主动转动头部去看球的想法。我的意思是杆面触球先把球推出去,然后继续保持住身体各部位的角度,只转动头部追随者小球的轨迹看过去。过多的强调保持头部不动盯住球来推会导致身体僵硬、距离感丧失和拉左。有一件事非常有趣,对我来说,如果非常强调在推杆的过程中保持头部不转动,我反而会看不到我是怎样把球推出去的,怎么说呢?就相当于是闭着眼睛推击球一样,“眼前一黑”的效果反而很不好,基本就算“蒙圈”了。不知道亲们是不是也有人会这样呢?

 

那一年的夏天,我去北京华堂参加“球爱的天空”慈善赛,至今依然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幅场景是:北京六月的骄阳下,“拉三儿”老师在练习果岭上无人的一角,摆上两支杆子在那里默默地练习推杆。其实我刚到达球场的时候就看见他在那里推杆呢,远远地我没认出是谁来,后来跟大伙儿打听拉三老师来了没?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到了拉三老师还在那推呢,此时应该已经过了差不多两个小时了,再后来,江湖上就传出了内蒙维信球场65杆破球场纪录的消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拜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