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转载散文 |
《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与12世纪初的词》:看宋词如何从流行歌曲破圈进化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2022/04/05 03:34
本文转自: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来源:嘉兴日报-嘉兴在线
“好书有约”三月好书榜来了。
嘉兴市图书馆“好书有约”专架可借阅。
嘉兴市新华书店“好书有约”专架有售。
看了好书,欢迎写读后感给我们:haoshuyouyue520@163.com。
《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与12世纪初的词》
[美] 宇文所安 著
麦慧君、杜斐然、刘晨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如果一句话形容《只是一首歌》,可以说这本书在讲宋词如何从应和歌曲的表演实践演变为精英文学的历程,也可以这样讲,这本书是在讲宋词如何从流行歌曲破圈进化。
书的作者宇文所安是哈佛大学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古典文学、抒情诗和比较诗学。
在这本书里,宇文所安聚焦并追踪北宋时期,他一方面从表演实践、文本传播、作者问题、词集编纂与流变等全新角度将词史看成“词集史”而非“词人史”;
另一方面又对代表性词人如柳永、晏几道、苏轼、李清照等人的作品进行文本李解读。可以说,宇文所安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解读宋词及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空间。
作者介绍:
宇文所安,哈佛大学荣休教授。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古典文学、抒情诗和比较诗学。
主要著作包括:《只是一首歌:中国11世纪与12世纪初的词》《晚唐诗》《中国早期古典诗歌的生成》《诺顿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等。曾出版杜甫诗歌的英语全译本《杜甫诗》,并与孙康宜一起主编《剑桥中国文学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自2003年起陆续出版“宇文所安作品系列”。
作品选读
噢给我节拍 宝贝 让我的灵魂自由
我要迷失在你的摇滚中
漂荡 渐行渐远
——Mentor Williams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苏轼
词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有趣的难题。研究宋代的严肃学者并不严肃对待宋词。词所呈现的世界并不是他们所熟知的宋代:旧的贵族政治落幕;在地方精英的支持下,权力从雄踞一方的武将手中转移到中央;中央对各领域的干涉也逐步强化。儒学重新兴起,并发展为更加注重内省的道学。道学初还是独立于国家朝政之外,到了宋末却已渗透到社会结构和科举制度的方方面面。商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而政治理论也进一步获应用到治国之上。学者们熟知的宋代在思想上是个"严肃"的、试图把事物合理化(如果不是完全理性)的时代,这个时代在各种层面上寻求清晰的统一性。
然而,跟这个理智的朝代紧密相连的文体却是词。在词的世界里,人们不关心统一的整体。他们更关心的是失落的爱情,是一刻的悲欢,是一杯酒、一盏茶。大约在1028年,一位高官奉命回京,途中路过晏殊任职的驻地。晏殊办了一场酒席,写了以下词作,让年轻歌妓在宴会上给这位官员表演:
只有醉吟宽别恨,不须朝暮促归程。雨条烟叶系人情。
这是温柔的抗议。它殷勤地提醒着帝国的臣仆:除了尽忠职守,为朝廷卖命,他还有别的选择。
论者一般对于这种“逃避主义”嗤之以鼻,但那样就等于草率地放过了宋代文化中一些根本性的东西。宋朝朝廷及其士人都把看自己看作公共价值的看守者,这是在唐代无法想象的。对于如何分配时间和精力,宋代官员自有一套行事的先后标准。
词,又称诗余,是“诗的剩余物”。宋人在处理完公务以后,对词有兴趣,才会把剩余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到词上。而且,词似乎越来越代表着能把人引入歧途的松弛无度和不合规矩。一位士人首先应该把时间和精力用于服务朝廷与家庭。在这之上如若游刃有余,他可以写诗。在这之后如果仍旧有余力,他或许可以写写词。填词是在可接受范围内边缘的活动。
宋词经常抒发对入仕的悔恨,或者劝听众无须进取功名。在歌词的世界中,更加普遍的现象则是,国家、功名、家庭统统消失了;词中只剩下情人——眼前的、想象中的,或者已经失去了的——深深烙在心上,刻入记忆之中。在词的世界里,社会约定俗成的先后等级和价值体系轰然倒塌。
“逃避主义”本身无甚趣味,然而,逃避主义就像相片的底片一般,其特定形状正好折射了产生逃避主义的那个社会。它暴露了人们体验那个特定社会体系时的真实面貌,也暴露了这个社会如何辜负了人的需求。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对于道德和政治统一性的追求一点点把人类经验中不符合这种统一性的东西过滤出来,整个社会也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被隔离的空间,也就是“剩余物”,或者说是“多余物”。活在这个空间里的话语是被藐视的,它们常被称为“小词”。它们代表了一种抒发个人感性的声音,这种声音在外面更广大的世界里无法占有一席之地。与此同时,在那个更广大的世界里生活和工作的人往往被词所吸引,有时词对他们的吸引力比任何别的东西都要大。的确,维护统一政权和道德宇宙的理想,首先要把与其对立的力量隔离在另一个话语的禁区里,即便所有人都造访过这个禁区。
在宋代的笔记里,当论家论及一个词人时,语气往往夹杂着一种困惑。这些评论往往说:“某某是位极好的诗人(或学者),但他(或他的读者)却只在乎他的词——太可惜了!”没有人真的会反思,世俗认可的那一套价值体系与实际经验隐含的价值体系之间的罅隙。社会公认填词为“无关紧要”的事情,但由于人们的关注(不管这种关注体现为参与还是否定),词也就取得了意义。
性别在这里也是关键。宋代精英士人惯用的文体越来越排斥女性。唐诗中的男女挑逗、情欲和怀想,全都从宋诗中消失了。本来乐府诗可以让诗人不做自己而扮演另一个角色,但这种体裁在宋诗中所占的份量也大大缩小了。甚至连母亲、妻子、女儿这些“严肃”的家庭女性角色,在宋代诗文中也仅仅是边缘的存在。
然而,词从一开始就和女性有很强的联系,无论是作为词的表演者,还是词所题咏的对象。传统评论也将男性词人笔下“雨条烟叶”的这种语句,看作以一种女性化的感性表达。苏轼确实追求一种“男性化”的词;但是,将苏词标志为男性化的标准,跟标志女性化的标准一样,都是一种以性别划分风格的话语,与性别标志相对不明确的古典诗歌形成鲜明对比。换言之,由于词体一般被认为是女性化的文体,词评话语中的性别区隔产生了所谓的“男性化”词这一副产品。
【目录】
致谢
前言
第一部分 搭建舞台
第一章 早期宋词的流传
第二章 文本来源
第二部分 十一世纪初、中期
第三章 《乐章集》与柳永
第四章 小令词集(上)
第五章 小令词集(下)
第六章 晏几道
第三部分 苏轼时代
第七章 苏轼
第八章 苏轼的下一辈
第九章 苏轼的门人
第十章 秦观
第十一章 贺铸
第十二章 周邦彦
第四部分 进入十二世纪
第十三章 找回一段历史
第十四章 北宋后一代词人及其后辈
以续为结
附录
附录一 冯延巳手稿
附录二 词的流转
附录三 「雅」及其对立概念
参考书目
索引
文摘
本文来自【嘉兴日报-嘉兴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