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采一缕幽香,归去【转载】

(2022-04-10 10:47:36)
分类: 转载散文

采一缕幽香,归去

本文转自:慧语心说

是日,满城飞白絮,绿幽覆霜花。

气温抬升,金阳耀目,热涛滚滚。柳絮空中飞卷,覆在河水之上,就像凝冻在碧玉的霜花。

春木渐芃芃,芳草何萋萋。万花逐妍丽,千叶竞待时。梧桐褪尽昔日残叶,焕然一新,青枝绿叶,摇摆翩翩。三层樱花,正开得如火如荼。白牡丹,锦簇团团,香气幽幽。

清光出云霭,照临神州里。春心岂可悲,芳菲入目来。人间四月,满目皆秀。推开窗户,春的气息扑面而来。即便幽居着一腔悲情,也会在阳光的滋养下,不治而愈了。

举目瞻月弦,夜光频流转。银河两相望,相思无近远。昨夜的月光,还印在心中。那一抹亮色,流转在木叶缝隙中,洒下倒影斑斑。

相思无近远。有一首遥远的古诗,“唐棣之华,偏其反而。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是说,唐棣树的花朵,翩翩地摇摆。哪里是不想念你,而是你家太远了。孔子读后说道:“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银河两端,鹊桥相会。真正的相思,又岂会路途遥远?

这是我近日读《论语》,留下较深印象的一章。书中的吉光片羽,怕是三天也细数不完。比如,“《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原来吟诗作歌,还有这样的意义。生活在后世的人们,会不会如此感慨:自己通过亲历感悟的道理,其实古人早就总结过了。或者说,自己的观点,与书中人物不谋而合。

想必不止我一人。不得不说,应该庆幸,生在后世。孔子在当时是饱受质疑的,但在当下就不会。先人的劳动成果,可以当盾牌了。

但也有缺憾,《四书五经》作为古时科举取士的必读书目,“修身齐家”主要是针对男子而言。在男女平等的现代社会,还没有专门面向女子的经典。西方的开放观念,并不适合东方文化,其弊端如今已经显而易见。

君子务本,允执其中。君子致力于根本,本立而正道生。此外,还要真诚地持守正道。

有缺憾,则有弥补。或许,这就是时代的命题。无学不立,不如学也。而我,也只是从浩渺如烟的典籍中,采一缕幽香,归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