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忆中的龙眼树【转载】

(2022-04-05 09:24:30)
分类: 转载散文

记忆中的龙眼树

海峡导报

2022/04/05 08:39

讲述人:林地球

我老家在石码,那边还有祖屋,屋后种了几棵龙眼树,那是我爷爷以前种的。小的时候,每年暑假,父亲都会带着我回去摘龙眼。

记忆中,每次回去,父亲总会给我讲石码的历史。我上中学时,有一次回去摘龙眼,父亲问我:“你猜一猜,这棵龙眼树今年收成多少斤?”

我一看,满树结满了龙眼,这可怎么猜?

父亲耐心地给我讲:“可以把这棵树分成若干块,比如20块,每一块再分成5个小块,看看每个小块有多少斤,乘以5就是这个大块的产量,再乘以20就是这棵树的总产量。”摘完以后,一过秤,真的和父亲估计的差不多。

这件事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我当了老师,给学生上课讲微积分的时候,我就给他们讲这个例子,学生们很快就理解了什么是微积分。

我父亲叫林文来,出生于1901年,是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中学的第四届毕业生。他在世的时候,常给我讲嘉庚先生的往事,比如“一根拐杖”的故事——陈嘉庚重视教育,在建设厦门大学、集美学村时,他都亲自主持,经常拄着拐杖,去工地督工。他很严格,若有谁偷工减料、磨洋工被他发现,他都很不客气,抡起拐杖就打下去。最终,一栋栋嘉庚建筑拔地而起,为厦门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父亲曾留下来一张照片,那是他们班拍摄于1924年(民国十三年)的毕业照(父亲上学时用的名字是林斐然),是研究陈嘉庚早期建筑风格和教育理念的重要史料。后来,我把这张照片捐给了陈嘉庚纪念馆。

父亲博学广闻,对厦门的典故都很了解。在厦门的时候,他每天早晨都会到海滨公园(现在的轮渡码头一带,鹭江道改造后把公园拆掉了)散步,闽南人称之为“吃空气”。很多人都喜欢他,都围着他:“文来伯,来给我们讲讲新闻!”我现在的很多知识,也是我父亲传授给我的。

父亲的人生很精彩,到了晚年,反而活成了老顽童。我侄子喜欢养狗,他就用一根扁担挑着两个筐出去,一头装着我侄子,一头装着狗。每次回想起这个画面,我还是觉得很有趣。

我今年76岁了,父亲如果还活着,现在有120多岁了。又是一年清明时,我特别思念他,不知道他会不会和我一样,常常忆起家乡的龙眼树,和龙眼树下的微积分往事……

导报记者 钱玲玲 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