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转载散文 |
丰子恺:怎一个“缘”字了得
如果
你很喜欢一位作家的作品,
会爱到什么程度?
会为其写一本书吗?
会不会写一本还不够,
要写三本?
近日,作家徐玲芬所著“丰子恺缘缘三部曲”由浙江文艺出版社推出。
缘一·读者与作者:
“买书是天大的事”,写书亦是
“以前我们都是穷学生,买本书是天大的事。”如今回忆起来,徐玲芬很是感慨。
因为实在太喜欢丰子恺的散文,在图书馆还看不够,徐玲芬咬咬牙自己掏钱买了一本《缘缘堂随笔集》,浙江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丰子恺著,丰一吟编。当时大学生一个学期的学费是10元,而这本书的定价是2.65元,一对比就知道有多贵了。买书的钱,是她从助学金里拼命省下来的。
徐玲芬珍藏的《缘缘堂随笔集》
边读边写,徐玲芬自己也成了一名作家。2014年,她开始动笔写丰子恺与杭州的故事,后来结集为《门对孤山——丰子恺与杭州》一书。这是她为偶像写的第一本书,一举获得了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由此开了个好头,激发她后来又写出了《缘缘堂主——丰子恺与桐乡》和《日月楼中——丰子恺与上海》。丰子恺先生的外孙宋菲君老师为这三部书亲笔题字:“丰子恺缘缘三部曲”。
回到开头的那三个问题:如果你很喜欢一位作家的作品,会爱到什么程度?会为其写一本书吗?会不会写一本还不够,要写三本?
如今的徐玲芬,无须开口,已经用她的作品做出了最有力的回答。
缘二·作家与城市:
相忘于江湖,不如相濡以沫
丰子恺一生屐痕处处,且不说他曾经东渡日本学习绘画,抗战期间他带着一家人就辗转到过很多地方,比如桐庐、萍乡、汉口、桂林、遵义、重庆……所谓“艺术的逃难”。但与他情缘最深的,是三座城——桐乡、杭州和上海。
在“丰子恺缘缘三部曲”中,作者徐玲芬将丰子恺的一生与三座城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画,用细腻的笔触分别解读了三座城各自从哪些不同的方面成就了丰子恺作为艺术家的一生。
缘三·人与自我:
人生三层楼,你在第几层?
关于人生,丰子恺提出过一个“三层楼”之说: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人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
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智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世间就不过这三种人。
作家止庵曾经表示,丰子恺“最重要的作品其实是《护生画集》,尽管现在流行的并不是他这一部作品”。的确,《护生画集》是丰子恺与弘一法师一起酝酿的一个大计划,一共六集,从出版第一集到最后一集付梓,历时半个世纪。
可以说,“丰子恺缘缘三部曲”不只是一个人的生平传记,它亦是关于人的自我实现之书,它就像一面镜子,每个渴望成长的人都可以从中照见自己,照见自己正处于人生的第几层楼,照见自己还将奔往哪一层。
“丰子恺缘缘三部曲”
徐玲芬 著
浙江文艺出版社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吴波
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吴波
通讯员:恩惠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