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人书,童年故事里的故事【转载】

(2022-03-28 16:24:54)
分类: 转载散文

围农夜话| 小人书,童年故事里的故事 农民日报 2022/02/28 关注 本文转自:农民日报 点击播放 GIF “ 看了那么多的小人书,时至今日我只记得一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也是因为这本小人书我恨死了唐僧,为孙悟空打抱不平。我还曾经发誓,如果有可能让我遇到唐僧,我一定要把唐僧打得满地找牙。 小孩子的内心世界就是那么简单,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没有成年人的那么复杂。 01 小人书,我的儿时最爱 山村的夜晚来的早,太阳躲进大山的背后没有多久夜幕就降临了。母亲在煤油灯旁坐着纳鞋底,麻绳子拉的哧啦啦响,她手头好像永远都有干不完的活。 父亲手捧着一本书,声情并茂地读着,他的头一直向后仰着,读到激情处好像用整个身体在嘶吼。 我双手支着下巴爬在滚烫的火炕上依偎在父亲身边听父亲读书,有时候听着听着就在父亲的读书声中睡着了,小时候这样的场景经常在我们家上演。 父亲年轻时上过几年学,在我们村子里算是识文断字的人。他是一个故事篓子,村民们闲暇的时候喜欢跑到我们屋子里听他讲故事,我们家里常常人满为患。 家里没有来人的时候,父亲就给我读书,我现在还清晰地记着父亲给我读得第一本书是《杨家将》,一本《杨家将》赚取了我童年不少的眼泪。 图源微博@小人书赵刚 特别是父亲读到杨家父子被奸贼所害,兵困两狼山,老元帅杨继业至死不渝一头撞死的时候,父亲的声音是嘶哑的,我也哭得稀里哗啦。 因为父亲我也爱上了书。渐渐地我已经不满足于父亲给我读书了,我迫切地想自己探寻书中精彩的世界。 由于认识的字有限,所以我刚开始接触的书是小人书。 每本小人书都有一个好看的封面,每一页都是一幅简单的图画配简单的文字来说明内容,一本小人书的图画以及文字连接起来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当然也有一整套的连环画,比如《杨家将》、《西游记》等。但我的经济条件有限,一整套的连环画要几块钱,所以我收藏的只是零散的小人书。 02 小人书,我的“营养剂” 八十年代的时候,农村的物质精神条件都很匮乏,想要得到一本小人书是难于上青天。 我绞尽脑汁到处搜罗小人书,只要打听到哪个小伙伴有小人书,我就想尽一切办法要弄到手。先是厚着脸皮向别人借,人家不给借我就用自己心爱的玩具换。 有一次我们村子里的一个小伙伴买了一本小人书,我用只要他看上的玩具随便拿的条件和他换书,他不答应,而是要我用1角钱一本的价钱买书。 可我没有钱,自然也就没能看到书。 图源微博@红雨山林 在没有看到小人书的日子里,我吃饭都不香了,心心念念的没有精神,好像得了病一样。 好在没有过多久机会终于来了,那时候农村经常来一些收头发的小商贩,他们会用钱来换头发。 收头发的小商贩来了,他只喊了一声,收头发喽!我就飞奔到了他的身边。我对收头发的小商贩说:“你看我的头发值多少钱?” 收头发的小商贩看我两手空空,诧异的问:“你的头发在哪?”我指了指我的头,我的头发茂密乌黑,这是我对自己相貌唯一骄傲的地方。 收头发的小商贩更加惊讶了,问我:“你要卖掉你头上的头发?”我目光坚定地点了点头。 小贩在我头上研究了半天,又问:“你要卖多少钱?” “一角钱!”我说:“多一分钱我不要,少一分钱我不卖。小伙伴的小人书要一角钱,我要用卖头发的钱买书。” 他琢磨了一会儿,拿起剪刀咔嚓嚓不一会工夫就把我一头乌黑的头发剪掉了。 有了钱我高高兴兴的买了小伙伴的小人书。而我的头发被收头发的小贩剪得乱七八糟参差不齐,和尚不像和尚,道士不像道士,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村子里的人看见我都取笑我,叫我小秃子。 我才不管那些,只要得到了我心爱的小人书其它的在我眼里都不是事。 时间长了,我的小人书越积攒越多。塞满了一个小木匣。我给木匣子锁了一把锁子,钥匙时时刻刻挂在我的腰带上,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不能动我的小木匣子,即使我的父母也不行。 03 小人书,难忘的记忆 看了那么多的小人书,时至今日我只记得一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因为翻看的次数太多,书的边角都被磨损得卷起来了。 也是因为这本小人书我恨死了唐僧,为孙悟空打抱不平。 我还曾经发誓,如果有可能让我遇到唐僧,我一定要把唐僧打得满地找牙。 他怎么就那么不识好人心?怎么那么不听好人劝?怎么那么有眼无珠?真是气死人急死人了。 图源微博@小人书赵刚 现在想想,小孩子的内心世界就是那么简单,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没有成年人的那么复杂。 图源微博@小人书赵刚 遗憾的是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家离开农村,其中又搬了几次家,我的小人书不知道遗失在哪里了。 现在就连市面上都很少见到小人书的踪影,小人书成了我们那一代人的记忆。 时光荏苒,历史的车轮在一刻不停息地前进,好些东西注定要淹没于历史的尘埃里。 不变的是我们的情愫,它会跟随我们一辈子。 欢迎向《围农夜话》栏目投稿! We needyour contribution! 邮箱:nmrbxmttg@163.com 让我们听到更多自然的声音! 图片:视觉中国、微博网友 作者:刘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