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新华诗集《秋风秋色》序【转载】

(2022-03-12 18:39:06)
分类: 转载文艺评论

程新华诗集《秋风秋色》序

华声在线

2022/03/12 16:58

刘鸿伏

程新华是我的大学同窗,毕业后教过高中也教过大学,后来一直做行政工作。无论执教还是从政,他都持守着一个文化人应有的风骨与情怀,把人生梳理得风和日丽。很显然的,他具有一般职业者所没有的精神内审与观照力,包括生存的智慧。我们这一代人,经历了无数次社会的转型与裂变,大半辈子都在全力适应和追赶时代的脚步。除此之外,这一代人还有着对于文化与文学的特殊痴迷,这种痴迷甚至可以说是我们这代人不可或缺的最可贵也最浪漫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化于血肉与生俱来的。传统文人士大夫的余响遥远却清晰,现代风已然弥漫笼罩。所以,程新华作为我们这一代人中的一分子,自然知道怎么诗意地生活并发现生活的诗意。无论何时何地,干什么工作,处在什么状况,他都不会忘记做一个真正有质量有质感的文化人,一个有情怀的骨子里的诗人。

在读到他的诗稿前,我还不太确定这位同窗竟是一位极为激情的浪漫诗人。只是偶尔见到他发在朋友圈里的少量旧体诗,觉得他的心里应该有一个比现实更为广阔的世界,这世界里藏着他的另一个自己。我透过他文质彬彬的外表与文采斐然的诗句,想窥见他的另一个自己,却总隔着浩渺烟水与月色,看不真切。这就让我想起一些武侠小说中的隐士或高人,总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反过来观照现实,程新华又的的确确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体制内,也生活在他现在常居的老家云水居。前者是入世的样貌,后者是新乡贤作派,有陶渊明式的隐居味道,却远比陶渊明的遁世积极朗畅。推想其内在,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无论前者后者,都是他融入这个世界的不同方式,且于这不同的方式中获得不一样的生活的诗意。

读程新华的诗,有一种痛快淋漓的感觉,也有一种万物皆备于我的感觉。前者正如饮酒吃肉,绝没有不适感;后者则让人有赏佳景听雅音的心旷神怡,觉得虽身处红尘,却也可以超越红尘。程新华不像当下一些“著名诗人",一不留神就会弄出个XX体,或者造个XX派。诗坛闹哄哄的喧嚣,你方唱罢我登台,他似乎一直都置身在这种喧闹之外,很少掺和,仿佛一个独来独往的侠客。他有他的坚守与不屑。读他的诗,无论是现代诗还是旧体诗,你分分秒秒都能感觉得到他内在的温度和热度,有赤子热肠,也有云水襟怀。当然你会惊讶于他的诗句的张力与新奇,惊讶于他的想像力和广大的或者细微的感受力。程新华的诗龄和他的工龄一样长,甚至比工龄还长,从大学时代算起,至今数十年。但他创作的数量并不多,他显然不属于当下把诗当日记来写的那种,大抵他对于祖先创造出来的文字,一直存着敬畏之心。在我看来,文学作品从来都不是靠数量取胜,倘若如此,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就不可能孤篇压全唐了!当然,程新华不是张若虚,但世事难料,万一哪天灵感迸发,一不留神就写出了当代的《春江花月夜》呢?

程新华的创作题材非常丰富。有咏史咏物的,有所见所感的,有生活中片段,也有怀人或隐喻的。时空交错,思绪浩淼,一种很纯净的写作状态,眼能到处丶心能到处,皆可有诗,皆可成诗。有时沉雄苍凉,思接千载;有时细腻幽微,发人之所不能。从体例上说,这部诗集以现代诗为主,也收录了不少旧体佳作,这类旧体诗,不一定都协格律,可以归为古风与竹枝词体例,但我个人非常喜欢。常有妙句诗眼让人惊艳,如读晋唐人的诗。

程新华前期创作的现代诗被人称之为喷火体,多直抒胸臆,颇能震撼人心。代表作如《老剑》,其中有这样的句子:

出鞘前也可妥协

但从不丧失尖锐

拼杀中或许残缺

但一直保持锋利

一柄老剑,当然曾经历过许多血战,于今静静置于案几或悬于墙壁,不免有一种大落寞与大悲怆。此诗用词直白,情绪浓烈,虽然短,却显出一种恢宏悲壮气魄。

前期这种直抒胸臆的喷火体在诗集中占有一定比例。之所以叫喷火体,主要是他的《诗坛要火》这首诗,以诗当论,以诗当剑,回应诗评家李犁长文《缺火的诗坛》,对当代诗坛的琐碎无聊写作予以抨击。不过,他的中后期作品,却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风格,从创作艺术角度而言,可能更现代一些;于作者本人而言,是他对诗美学的掘进与拓新,在艺术上有很大的提升,这也更能代表程新华的诗歌水准。

如《垃圾》《今夜,我回想母亲》《葬礼》《秋风秋色》等等,都是非常好的作品。《垃圾》极短,只有13行。前部分写社会底层人二叔房前房后四周堆放的垃圾,是原生态生活写照,也是一种以小见大的隐喻与象征,具像简简,意多隐曲。后部分写二叔家垃圾少了,换成钱买了狗肉狗舌,吃了狗肉的二叔与老婆天天吵架,二婶上吊死了。二婶之死,与垃圾无关,却与狗肉有关,内中故事与情形,够你拍个微电影,却是悲剧结尾。13行诗,你可以当生活真实来读,也可以当一种只可意会的寓言来读。文字简单直白极了,意思却微妙隐晦极了。这是当代真正的好诗,是程新华奇思异想的灵感之作。当然,《葬礼》也应该是充分展现程新华诗才的一首难得的佳作,一般人是写不出来的:

乌鸦叫了三声

锣鼓敲了三通

太黑了

太白了

……

躺着的人里面嘿嘿

蛇形的队伍蠕动着

还是土地敞开怀抱

微创的伤缝合

结尾一句真是神来之笔了。

当然,程新华写亡故的母亲和父亲的诗,在怀人这个题材里面应该是最真挚感人的了。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引用了,只要细细品味,你的泪点一定会被点爆。

作为同窗也作为写作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深爱传统文学作品的人,我不得不说到程新华收录在这部诗集中的旧体诗创作。

前面我已经说过,程新华的旧体诗,多有佳构。这些作品,除了一小部分得之于天南海北的旅途(现代诗中此类题材收录的亦不少),属即兴之作,发思古之幽情外,大部分旧体诗基本上是他作为新乡贤,回麻城老家治云水居过田园生活时所作。他当然不是陶渊明,也不是隐士,他是以新乡贤的身份,更是作为诗人的身份,回归故乡的。故而其诗虽写田园乡野,却无隐逸遁世之意,而多洒脱旷达之思,如《云水居来仪亭落成小庆》。他有云水居,也有凤湖,筑一亭于湖畔,做吟啸饮宴之处,同窗诗人舟恒划为此亭命名为来仪亭,极妥贴。程新华喜而咏之:“一水绕石廓,半湖泊疏星"。好句好心情,让人好生羡慕。当然,另一首《云水赋》更好,以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为样范,写的却是现代人的现代田园念想与实践,诗思畅达宛转,摇曳生情,抒写的是离开城市后终日伴云水的快乐,那种偃仰自如的洒脱,在质朴却飞扬的诗句中,活灵活现。

程新华兄,性旷达,满腹经纶,彬彬大雅,喜诗酒,喜会友,于今退休乡居,逸兴遄飞,诗思与日俱增。希望有机会从长沙驾车直驱凤湖之畔的云水居,小憩几日,与老同学煮酒吟诗,岂非大快我心!

祝贺程新华的新诗集出版,也祝快意人生!

2022年2月于朗畅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